专家:中医治疗全程发挥重要作用 创新探索治疗方法

2020年04月26日08: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专家:中医治疗全程发挥重要作用 创新探索治疗方法

在新冠肺炎救治过程中,中医药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共有8万多确诊患者中医介入治疗,占总确诊病例的91%。北京新冠肺炎中医药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北京佑安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医师李秀惠在25日举行的发布上表示,中医治疗不拘泥一方一药,从治疗的方法上创新探索。

在北京治疗有效率为94.7%

针对新冠肺炎的病例救治,北京市成立了中医药救治专家组,制定完善了《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1版至第4版,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轻型、普通型和恢复期病例辨证施治。

截至4月24日24时,北京市定点医院中医药参与全部病例救治率为87.9%,治疗有效率为94.7%。参与重型危重型病例救治率为81.3%,治疗有效率为92.3%。

中医治疗不拘泥一方一药

中医认为新冠肺炎属于“疫病”范畴,病位在肺,病邪以湿毒为主。

“中医从古至今在‘疫病’中为保障百姓健康奉献了智慧。”李秀惠表示,新冠肺炎中医治疗方案来自于对“疫病”形成的完整辨证体系,来自于对“疫病”治疗已经形成的有效方法。

她称,从轻型到重型患者,北京市实现了全病程中医药治疗,并在临床运用中不断完善方案。

“北京的气候和病人特点是湿郁化热,素有气阴不足之人更容易发展成重型病例。”她说,在扶正祛邪总原则下,实施宣肺透邪、解毒凉血、培土生金的三步治法。尤其在危重型病例治疗中,专家组首次提出用培土生金法,帮助患者恢复胃肠道功能,加快恢复体力。

有的放矢开展治疗

医生们在救治中逐步加深对疾病的了解。她说,根据患者不同时期主要症候、当下主要症状体征,有的放矢开展治疗。

她举例,不同类型的乏力,治疗措施不同。疾病极期乏力伴随喘憋、氧饱和下降,这是湿毒闭肺症,需要抗肺液渗出,辅为补气治疗;疾病恢复期乏力,体外膜肺设备撤除后四肢动不了,这是气阴两虚,需要健脾益气养阴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此次新冠肺炎治疗,中西医结合成明显特征。李秀惠表示,北京市在抗疫救治中,中医和西医相互借鉴、相互认同,优势互补,摸索出中西医协同治疗的一些切入点。

她说,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西医用激素可以抑制炎症因子,降低体温,但是激素也抑制机体免疫功能,这时中医加强扶正药物,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细菌真菌感染机会。

创新探索治疗方法

李秀惠强调,救治重型危重型患者是降低病死率的重点和难点,“既往我们没看过在同一时间有这么多患者用体外膜肺仪。中医通过每天看舌像等使用多种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比如对高热、便秘、腹胀患者采用中药方灌肠法,腹气通了,体温就下来了。”

在治疗消化道出血时,中医首次应用了灌肠法。她介绍,有1例使用ECMO的危重型患者反复便血1个月,中医辨证给予中药黄土汤并配合鼻饲、灌肠,使患者病情稳定下来。

她说,此次治疗中,还突破了以往认为中医疗效不明确就不用的观念,制定了针对成人、儿童、有基础病等不同人群的中药扶正防疫方案,给定点医院发放服用中医预防饮,取得了治未病的好效果。

全程发挥重要作用

李秀惠强调,在这次抗击疫情中,中医从扶助人体正气出发,维护自身抗病能力、调整机体内在平衡、修复病理损害,在预防、治疗、康复的全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便在出院患者的治疗中,中医也发挥作用,注重调神、情志、饮食与器官康复并举,给予益气养阴等中药治疗,使患者咳嗽、咳痰、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以及肺部炎症进一步好转。

“出院患者复诊时接受中医药调理,恢复得非常好。”她说。(杜燕)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