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锦龙详解抗疫作品《照亮》背后寓意

2020年04月17日10:35  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方锦龙详解抗疫作品《照亮》背后寓意

  演奏楚箎

  疫情期间,中国国乐演奏家、乐器收藏家方锦龙与儿子方颂评宅在家合力创作了抗疫音乐《照亮》。日前,《照亮》已经完成录制,方锦龙父子一共使用了9种中外乐器演奏。近日,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独家采访时,方锦龙详解了使用这9种乐器演奏的寓意,“用不同国家的乐器来演绎这个作品,寓意全球携手战胜疫情。” 他说,“希望通过《照亮》讲出中国人的智慧,同时也唤醒人们的创造力。”

  9种乐器演奏,背后各有深意

  《照亮》由方颂评作曲、方锦龙主奏。旋律唯美,但又充满力量。

  演奏时,方锦龙最终选择了9种乐器:主奏乐器为五弦琵琶,特色乐器为楚箎、古琴、簧、箫、印巴风琴、日本的尺八、意大利的锯琴、古希腊的莱拉琴。

  《照亮》的第一声,由楚箎发出,“楚箎出土于湖北,代表武汉的古文化。所以,这个作品由它最先发声,象征疫情最初的无助、惶恐。”方锦龙说。紧接着,主奏乐器五弦琵琶“发声”,“琵琶是中国乐器之王,又是‘一带一路’的产物,它体现中国‘和’文化。”

  随后出场的乐器,都考虑了声效和画面感。日本的尺八第三个出场,“疫情初期日本有对中国援助物资。尺八是在唐代从中国传到日本的,这个世界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四个出场的是古琴,“用的泛音,好像中医的针灸,演奏力度大的时候指尖会发麻。”接下来是箫,“忽来忽去,好像中医的推拿。”

  第六个出场的是古希腊的莱拉琴,这种拉弦乐器在中国很少见。接下来是意大利的锯琴,“只是一个声响,好像救护车发出的声音,寓意疫情蔓延,意大利告急时的求救。”

  第八个出现的是簧,“这时候,中国人的智慧再度出现。希望中国抗击疫情的经验能帮助到别的国家。”

  最后出现的,是印巴风琴,由方颂评演奏。“印巴风琴的音色,给人积极乐观的感觉。寓意抗疫中,人们找到了方向,不再恐惧。”最后慢慢结尾,由五弦琵琶奏出一串长音,入木三分。

  多种乐器在《照亮》中形成合奏,既色彩斑斓,又非常和谐。

  传承发扬国乐文化要有“七J”

  方锦龙表示,“音乐也是大医,当下一定要提倡、发展我们自己的音乐。琴声即心声,在这次疫情中,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特别骄傲和自豪。《照亮》的创作,让我意识到要真正地找到文化自信,每个乐器背后的风格、味道都要体会,不能用西方音乐的框架来指导对国乐的研习。”

  传承发扬国乐文化,方锦龙提出“七J”说。首先是“静”,沉静下来是创造力迸发的前提;其次是“净”,清空之后,优秀才能更加优秀;第三是“敬”,对传统文化都要有敬畏之心;第四是“镜”,照镜子,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第五是“径”,路径和方向很重要;第六是“境”,中国文化一向讲究境界;第七是“竞”,“做到前面六项,我们的文化会更自信,更有竞争力。”

  对于这次父子二人的合作,方锦龙认为“水到渠成”,他给儿子打90分,“这个作品太难做了,作曲第一,演奏第二。”他说,“之前我们有代沟,通过这次合作,在磨合中达成了很多共识。”

  据悉,《照亮》已引起多位演奏家的关注。目前陶笛大师周子雷已经完成陶笛版的演奏。“昆笛第一人”曾明、古筝演奏家苏畅等人也在录制中。另外,《照亮》原谱演奏和改编演奏特别活动也正在网络上举行。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