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悬棺葬人群族属古DNA研究取得突破

2020年04月16日08:18  来源:云南日报
 

近日,国际权威杂志《细胞》子刊《iScience》以《华南和泰国北部悬棺葬习俗的母系遗传视角研究》为题发表了我国首篇关于悬棺葬人群的古DNA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显示,昭通悬棺葬人群属古代百越族群的后裔侗傣语系民族的先民,这标志着昭通“僰人”悬棺葬人群族属的古DNA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悬棺葬是我国南方的一种古老葬俗,最早发现于大约距今3600年的福建武夷山地区,之后以人群迁徙和流动的方式在福建、江西、广西、四川、云南等地传播。悬棺葬习俗在中国内地最晚的记录,是昭通市盐津县豆沙关的悬棺葬(可能也包括相邻的四川珙县麻塘坝悬棺葬遗址),明代末期之后销声匿迹。清代以后,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还流行这种葬俗。关于悬棺葬习俗的起源、人群源流、文化传播和扩散模式、族群归属以及与现生人群的关系等,一直存在许多争议。

为探讨这些重要问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宿宾课题组副研究员张晓明、博士李春梅、硕士生周亚楠,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吉学平与泰国艺术大学拉斯米·舒孔德教授等合作,利用古DNA分析技术,对来自昭通市威信县和盐津县、广西百色市华村和泰国邦玛帕地区,年代在2500年至660年前的人类遗骸样品开展了线粒体DNA全序列分析。

研究发现,昭通地区的悬棺葬人群母系遗传世系的遗传多样性非常高,而泰国北部悬棺葬人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该结果符合悬棺葬习俗在中国南方起源并向南流传到东南亚的观点。研究者将遗传学分析结果与考古学、体质人类学、民俗学和历史学等的证据相结合,推测悬棺葬习俗约在距今3600年前起源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百越族群(现今侗傣语系族群的祖先),之后因人群大量迁徙和流动,在华南地区广泛流传。大约在2000年前,非常少数的悬棺葬习俗传承者将该习俗带到泰国北部等东南亚地区,形成大面积传播。(记者 蔡侯友 沈迅)

(责编:徐前、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