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里的武汉“抗疫”故事,你见过吗?

2020年03月23日10: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剪纸里的武汉“抗疫”故事,你见过吗?

“我想在疫情结束后,创作一幅《武汉保卫战》剪纸作品,记录武汉的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近日,武汉剪纸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毛月明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已经创作了26幅有关“抗疫”主题的作品,致敬一线抗疫工作者、传递抗疫信心。

“武汉加油!”

武汉封城后,看着大家都在为武汉加油打气,毛明月也很想为抗疫做点什么。思来想去,他决心用剪纸艺术的形式来表现这一切。

在武汉的剪纸艺术圈中,毛明月小有名气。他幼年患有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上世纪90年代曾一度靠写招牌、画展板为生,后来跟随武汉剪纸传承人刘士标学习剪纸技艺,至今已有20多年时间,创作过不少优秀作品。

几把刻刀、一个腊盘,有时也需要用到剪刀……看上去工具简单,但武汉剪纸的创作过程却并不轻松,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样的刻刀,都很有讲究。

“构思第一幅作品时,我主要设计了两个人物。” 这两个人物中,一位代表武汉市民,举起拳头,神情坚定;一位代表医护人员,目视前方。毛明月说,背景则选用了武汉黄鹤楼。

花了一个多小时时间,毛明月完成了这幅作品,取名为《武汉加油》。随后,他把《武汉加油》发在朋友圈,“因为有感而发,这幅作品完成得很快,也得到了朋友们的点赞和关注。”

以剪纸作品传递抗疫信心

《武汉加油》拉开了毛明月创作“抗疫”主题剪纸作品的序幕。

“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泪光闪烁,说了这样一番话。

当身处武汉的毛明月听到这句话时,眼圈也红了,“心里很震撼,于是我以钟院士的这张照片为蓝本,创作了一幅剪纸作品。”

他的作品,也记录了抗“疫”中许多故事和情景。《等你归来》、《感恩的心》感谢医护人员的付出;《中国速度》则致敬火山神医院的建设者……

毛明月就是武汉人,对疫情的体会比其他地方的艺术工作者会更深一些。“希望能借助非遗剪纸作品,把人们‘抗疫’的这种信心传递出来,鼓舞大家。”他说,“作为非遗传承人,创作与时代共鸣的作品理所应当。”

为医疗队队员创作人物肖像

算起来,从1月23日到现在,毛明月总共创作了26幅作品,其中还有为河南支援武汉青山区的医疗队队员们创作的11幅人物肖像剪纸。

“其实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为医疗队创作人物剪纸,因为他们都戴着口罩,所以我在创作时,尽量去表示他们的眼神。”毛明月解释。

创作剪纸,并不似想象中那么容易。剪刀的大小、锋利程度,以及刻刀的形状都有讲究。一幅剪纸作品出炉,要经过绘制草图、定稿装订、刻剪、装裱等诸多过程。

经过4天的紧张创作,他完成了11幅作品,“可以这么说,是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激励我加快了‘创作速度’。”

此外,他还以连环画的形式,用剪纸艺术创作了《战"疫"日记》,全景式展现武汉人在全国的驰援中战胜疫情的信心。

从画稿到刻制,毛明月的“抗疫”主题剪纸都是纯手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

疫情结束后的期待

疫情暴发后,毛明月一直宅在家里,除去必要的休息外,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创作。平时,他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看看有关疫情的报道,希望疫情早点结束。

“因为身体残疾,需要拄拐,我出门不方便,不然肯定会报名当志愿者。”毛明月会时刻关注着社区团购微信群里的信息,也从中感觉到了本社区居民情绪的变化,“前段时间大家有点焦躁情绪,现在比较乐观,每天团购各种物品、讨论厨艺和交流照顾孩子的经验。”

“社区对困难家庭也照顾的比较好,因为我是身体重度残疾,这段时间,社区给我免费发了鱼、肉、鸡蛋、米、油等物品,生活基本没有问题。”毛明月说。

“要说心里话,就是感恩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的辛勤付出。”毛明月说,自己想在疫情结束后,创作一幅《武汉保卫战》剪纸作品,用剪纸艺术来记录武汉的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记者 上官云)

(责编:薛丹、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