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校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新语)

孙友宏

2020年03月19日09: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为高校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新语)

  让科学研究回归本原、回归创新,让科研人员潜心科研、致力创新,将高校科学研究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日前发布的《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对于破除“SCI至上”和“过度追求SCI论文相关指标”、进一步破除“五唯”等不良导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将促进高校积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提升高校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未来,在科研成果评价方面,应当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多种表现形式和对应的不同评价标准建设。对于基础研究类,成果可以体现为一篇或者系列的高质量论文、一本或者多部学术专著等形式;评价过程不应仅仅考核SCI论文的期刊影响因子和引用率,而应全面考察成果的原创性、学术价值和学术影响力。

  同时,在人才评价方面,推行代表作制度和分类评价体系。基础研究类科研人员的评价指标应改变原有的以刊物影响因子、论文数量和引用次数等简单统计方法,调整为列举代表作、陈述原创性、注重同行评价等新方法,重点评价成果的知识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水平,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引导科研人员和广大教师潜心科研、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长期致力于原创性的、高质量的、真正属于本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

  对于应用类科研人员,则主要采用由市场、用户和企业为主的第三方评价方式,评价重点是解决生产实践关键技术问题的实际贡献,以及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实现产业化的实际效果,不以论文作为单一评价依据,强调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技术转移推广、科学普及等科技成果实际产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提高科技评价的社会开放程度和工作效率。

  总之,高等学校应针对实际,修正和建立新的成果评价、学科评估、人才评价、“双一流”建设、职称晋升、人才培养等评价体系和规章制度,让科学研究回归本原、回归创新,让科研人员潜心科研、致力创新,将高校科学研究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作者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本报记者赵婀娜整理)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