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双江邦佑:脱贫路上的“三重奏”

2020年03月17日17:45  来源:云南日报
 
原标题:邦佑:脱贫路上的“三重奏”

  风景秀美的邦佑村

  邦佑村独特的原始瀑布资源

  顶着金黄葫芦装饰的一栋栋新房依山而建,农家院落里的花草与青山绿水相互映衬,蜿蜒平整的进村道路上人来人往……

  初春时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沙河乡平掌村邦佑自然村显得格外热闹。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踏青游玩,藏匿在大山深处的村寨焕发勃勃生机。

  5年前,这个拉祜族聚居的村寨还是沙河乡最贫困的村组之一,长期以来,交通不便、产业单一极大地限制了邦佑村的发展,加上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这里成了不少人眼中的“后进村”。

  但随着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一条条硬化路通村到户、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各项产业的提质增效和人居环境的美化提升,让邦佑村逐渐告别了落后的面貌。但在当地百姓眼中,邦佑的转变还有很多……

  “扶贫干部新的理念,给村子的发展带来了新方法、新产业,提升了当地百姓的综合素质。”平掌村党总支书记郭石双说,观念一变天地新,激活了发展的内生动力的邦佑村,由此拉开了腾飞的序幕。

  产业提质增效鼓起村民钱袋子

  “过去我们住的是低矮的草房,运输主要靠人背肩扛,骡马驮运,虽然终年辛勤劳动但生活却始终贫困。”沙河乡副乡长刘贵荣介绍,基础设施弱、产业化程度低、专业人才不足等原因是邦佑村贫穷的根源。2014年末,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167人,贫困发生率高达56.6%。

  沿沙河乡政府驱车约40分钟就可抵达邦佑村,山路虽然蜿蜒但均已硬化。在村里经营茶叶粗制所的董金桃介绍,邦佑村最显眼的变化,就是这条20余公里的进村到户硬化路。“我最开始到邦佑村时,摩托车骑到半路就得换车。”说起2011年刚嫁进村时的场景,她有些害羞地说。

  2014年,普洱市景谷县发生“10·7”地震,邻近震中的邦佑村受损严重。灾后恢复重建中,邦佑村三分之一的老百姓建起了新房。之后随着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当地创新探索出了“帮助落实补助及贷款政策、帮助建盖安居房、帮助发展致富产业、帮助教育子女入学、帮助制定还款计划、帮助协调就业就医实用技术培训等其他事项”的“六帮助”机制,家家户户开始新建家园。

  逐步改变老旧贫穷面貌的邦佑村,至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脱贫攻坚打通了闭塞的邦佑村通往外面世界的道路,给老百姓描绘出美好蓝图。”郭石双说,在党员干部的引导带动下,邦佑村百姓开始谋划自家以及村子的发展。

  激活了内生动力后,曾经不愿意与山外人接触的邦佑村老百姓,开始在家门口售卖山茅野菜、土鸡等“山货”,30余个摊位每逢周末赶集比乡镇街子还热闹,不少村民一年仅摆摊收入就能突破万元。

  精神面貌的改变还表现在很多方面,曾经外人进村都不敢打招呼的邦佑村群众,如今有三分之一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今年30岁的拉祜族小伙李小平此前仅靠养牛和卖野菜维持生活,家里2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内仅有一张床和一个火炉。“到湖北打工后,攒下几万元,加上政府的帮助,我终于建起了新房,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如今李小平家中家具、家电一应俱全,生活蒸蒸日上。

  如今脑袋“富”干劲足的邦佑村群众,通过对传统的水稻、玉米、甘蔗、茶叶、烤烟等产业进行提质增效,为长期稳定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2019年,邦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488元,是2012年的3倍,目前该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实现从“后进村”到示范村的“逆袭”。

  人居环境提升呈现村庄好样子

  基础设施改善、村子面貌改变、产业后劲增强的邦佑村,开始憧憬起了未来的美好生活。“党和政府帮我们修好了路,建起了房子,我们怎么好意思不维护好现在的家园呢?”如今提升人居环境,有所居、有优居成了这里所有老百姓的共识。

  “一听村里整治环境卫生,大家的积极性都非常高。”邦佑村一组组长周华新说,针对过去污水横流,牛羊粪便满地的卫生状况,村里提出了“三堆变三园”的具体措施,从前碍眼的粪堆、草堆、柴堆没了,精心布置的菜园、果园、花园成了村里的另一道景观。

  依托当地独有的兰花资源,邦佑村鼓励发动百姓进行兰花人工培植,培育特色盆景,打造进村有景、户户有花的宜居乡村。

  在冯小鱼家庭院里,近60盆即将绽放的兰花颇为吸睛,“最初只是为了美化环境,没想到还能带来收入。”冯小鱼说,随着村里环境的提升,不少远道而来的游客也会来家里购置兰花,今年头几个月已经卖出了价值3000元的兰花。

  如今沿着邦佑村干净平坦的硬板路朝前走,一户户拉祜风情的民居院落里农具摆放整齐,房前屋后鲜花盛开,一幅恬静优美的乡村画卷跃然眼前。更为喜人的是,老百姓的积极性在人居环境提升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起来,为深入挖掘当地旅游资源,打造“瀑布小镇邦佑村”,邦佑群众连续2个月投工投劳,主动修路、种草、种花,打造栈道、水池等小景观,形成了“人人关心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人人参与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的良好氛围,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邦佑村如今的好样子,得益于老百姓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作为沙河乡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我们将通过打造邦佑村的乡村旅游,做好提升人居环境与产业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最终实现老百姓的安居乐业。”沙河乡乡长李正钊表示,目前当地正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契机,从治理“脏乱差”入手,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使农村的面貌有明显改变,从而撬动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推进可持续发展。下一步工作中,邦佑村将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打造乡村旅游小康示范村和鲜花盛开的村庄,为全乡的乡村旅游作出示范。

  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幸福好村子

  李正钊还记得,几年前为了增强邦佑村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心和勇气,自己组织大伙到同乡的那京村和景亢村参观学习的场景。可没用几年,邦佑村凭借自身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取经人”。去年国庆节期间,单天数万游客造访该村,坐拥绝佳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的邦佑村开始名声初显。

  2017年底, 村民董红田先后投资共10万元建起的“红田农家院”正式开业了。“一开始筹建的时候我心里也没底,但一想到我们有着这么好的资源,当然得有更好的发展。”董红田回忆说,虽然2018年农家乐每天平均只有一桌客人,但她相信自己的眼光,一直坚持了下来。2019年凭借农家乐收入和野生蜂蜜、野生菌、茶叶等土特产售卖,她获得近10万元的收入。

  在董红田看来,藏在深山的12条瀑布,以及氛围浓厚的拉祜族文化、传统淳朴的民风民俗都是邦佑村独有的旅游资源。随着村里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人居环境的提升,不断增长的游客数量也印证了这一点。“国庆黄金周时,村外两公里外的路上都停满了车,游客只能步行上山,每天我这里都有10来桌客人,单天流水就有4000多元。”董红田欣喜地表示,火爆的人气除了给村民们带来了收益,也无形中不断着激励着大家把家园变得更美丽。

  “将自然景观、田园风光与民族文化更好地融合,是我们乡村旅游发展的亮点和招牌。”李正钊表示,下一步将以邦佑河中的12条原始瀑布、千年岩蜂、万亩竹海、万亩核桃、桫椤文化等为载体,保护性地开发邦佑村拉祜族原生态文化,通过对拉祜族传统吃、穿、住、行、用、讲、唱等文化进行传承,使得邦佑变成双江拉祜族文化传承保护发展阵地,让拉祜族文化在这里开花结果。

  双江县拉祜族研究会副会长李跃兰也有相同的看法,“邦佑村的乡村旅游不能止步于游山玩水的层面,如何使游客体验、品味到不同于别处的独特韵味,将自然景色、地区文化、现代气息三者融合至关重要。”李跃兰建议,邦佑村在发展各项事业的同时,可以考虑为乡村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寻找道路。利用乡村文化具有广泛群众根基的特点,推动农村特色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继而提升农村居民及外来游客在物质生活及精神文化上的幸福感与满足感。(记者 李春林 黄翘楚 文/图)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