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

从死神手中“抢人”

2020年03月04日09:07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时 间:2020年3月2日

地 点:湖北省咸宁市

记录人: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肖安、安娜

袁颖(右)在帮助患者排痰(供图)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感染科ICU收治了很多疑似和确诊病例,但截至2月18日,一直没有收治过气道开放的患者。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很强,收治气道开放的患者就意味着医护人员面临着高感染风险。

2月18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接到通知,要将通城县人民医院一例气管切开的新冠肺炎患者转运到咸宁市中心医院感染科ICU治疗。这例患者,此前我们已多次会诊,但因病情危重,转运风险巨大,所以一直没有转院。

虽然转运风险大,但接到通知后,我们医疗队没有退缩,立刻派出了在院前急救和转运方面具有扎实基本功和丰富经验的副主任医师袁颖和护师陈 军。他们穿着全套防护服搭乘120救护车,从通城县人民医院ICU将患者顺利转运到咸宁市中心医院感染科ICU病房,前后历经5个多小时,往返近200公里。

患者是一名老年男性,1月16日发病后病情迅速加重,在通城县医人民院时,虽然及时予以抗病毒、抗感染以及对症支持治疗,但患者血氧饱和度仍进行性下降。1月25日,其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快速进展为危重型,当地医院给予了气管插管,又因为脱机困难,无奈之下进行了气管切开。

患者转入咸宁市中心医院感染科ICU后,我们发现患者出现了这次新冠肺炎的一些特征性表现:严重的二氧化碳潴留,且常规治疗无效。于是,我院的李波和咸宁市中心医院的徐旭燕、陈勇三位医生带领呼吸、重症、感染医学方面的医护骨干人员,一起组成了救治专家组,对患者的诊断、治疗、护理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部署,同心协力救治危重患者。

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方案,2月24日下午,昆明与咸宁通过互联网将两地实时连接在相隔1500公里的同一“会场”之中,我院的副院长郭强主持召开了此次多学科的远程会诊。通过会诊,专家们对既往的治疗予以了肯定,并给予了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同时,对患者的预期提出了专家组的判断。

气管插管病人最大的护理难点之一是排痰。由于咸宁市中心医院只有一台机械排痰仪,还在感染科超负荷使用着,实在无法满足ICU的需要。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医疗队的“袁大爹”(袁颖)主动承担起了“人工排痰器”的工作。利用每天上午查房的机会进到病房,袁颖完成了其他患者的查房后,在护士的协助下进行人工拍背排痰工作。这一趟拍下来,少则半个小时,多则一个小时,体力消耗极大,他每次从病房出来都如同洗了桑拿一样全身湿透。

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很快,医生查房后需要进行医嘱的更改和医疗文书的处理工作,观察病情的重任落到了当班护士的身上,护理组的各位老师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完成护理工作。患者每一次的吸痰操作都有呼吸道分泌物喷溅的可能,护理的老师们不畏风险,定时给患者进行呼吸道的清理。患者的呼吸机参数、心电监护仪数据、血气分析结果在对讲机里说不清道不明,都通过微信工作群传递给办公室的医生。无论多晚,每个人都会为患者的治疗方案出谋划策。

正是因为每个岗位的每一名医护人员都为患者的康复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想了现有条件下能想的所有办法,患者的病情逐渐趋于平稳。虽然目前仍需要呼吸机支持,但每天去查房时,患者都会竖起他的大拇指,以此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谢。

在“疫”线,我们对每一位重症患者的救治,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但我们绝不轻言放弃。我们会继续为这个患者的康复做细、做好每一件事,坚决把他从死神手中“抢”回来,因为我们是生命的“守护神”。(整理:虎遵会)

【专题聚焦】战“疫”日记——“我们一定能赢!”

(责编:薛丹、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