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漾濞龙潭乡:扶贫项目越做越大 村民日子越过越好

2020年02月22日14:31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图为工人们正在喂牛。(杨佳燕 摄)

2月18日一大早,云南省漾濞县龙潭乡己路河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学伟就走出家门,来到肉牛养殖场,忙着和工友们一起装草料、喂牛、打扫圈舍,一干就是3个小时。

“看到肉牛长势好、行情好,我们心里就特别高兴,牛养好了,到年底也能多分一点红。”既是工人也是“小股东”的张学伟自信满满地说,和他一样,在养殖场长期打工的有4人,每人每年不仅能分到3000元左右的红利,还能拿到3万元的固定工资。

要想脱贫,必须发展产业。2017年,己路河村争取到扶贫政策,成立了己路河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了肉牛养殖场,并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公司”的养殖模式,吸纳了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以“生态、绿色、有机”的养殖理念,先期引进24头种母牛,开始发展起云岭牛、黄牛的养殖。

“建场初期非常艰辛,又缺钱又缺技术,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该村党总支书记、养殖场负责人罗志慧说,刚开始养殖没经验,在饲料加工配比上就吃了亏,导致母牛产崽数量、质量都与预期相差太远。

“一定要想办法攻克难关,坚决不能让扶贫项目半途而废。”村“两委”班子专题研究后,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学的方式,对品种改良、疫病防控、饲料加工与配置等开展技术攻关,通过一年的努力,养殖技术、养殖能力得到提升,逐步建设起集采收、加工、储存为一体的饲料生产体系,年加工储藏饲料便达到了600吨。

2018年底,养殖场肉牛从24头发展到60头,初步见了效益,11万元的分红是大家努力的成果,除此之外,养殖场除设有4个固定岗位外,还尽量地创造就业机会,每年给周边群众提供140多个零散工岗位。

为了带动周边更多农户增收,养殖场引进青储饲料加工技术,鼓励农户种起了经济利益较高的青玉米,由场里负责收购。对此,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吉士珍深有感触,去年,吉士珍家种植了4亩青玉米,卖给养殖场后收益5000多元。“种植青玉米周期短、效益好,比收玉米强多了,而且还可以提前腾出地来,再种小春。今年还想种8亩。”吉士珍说。

2020年初,随着技术和经验的提升,养殖场肉牛的数量迅速扩大,实现了连续三年的“翻番”,从一开始的24头,到目前已发展到124头,突破性的发展让希望和惊喜不断。“现在已建成了可储存青储饲料1000吨的池子,可以更多地消化群众种植的青玉米,肉牛的数量还将继续增多,今年争取突破200头。”罗志慧自信满满地说。

“养殖场发展越好,不仅让群众受益更多,还能源源不断地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更好为群众服务。”罗志慧说,2022年,村“两委”计划将肉牛的养殖规模扩大到300头,相应的圈舍改造与规模化、机械化养殖计划将同步实施。

回望己路河村肉牛养殖场,与之隔得不远的果园新村易地扶贫搬迁点,一幢幢具有彝族风格的小洋楼格外显眼,这里群众的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杨佳燕、常丽胡)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