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便利”与“安全”的平衡(财经观)

葛孟超

2020年02月17日09:4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把握“便利”与“安全”的平衡(财经观)

  营造守正、安全、普惠、开放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环境,让信息技术进一步赋能金融提质增效,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对着屏幕上方的摄像头看一眼,再输入绑定的电话号码,就可以完成支付,感觉很新鲜”“虽然挺方便,不过万一我的脸部信息被‘盗’了怎么办”……作为移动支付技术中的“新生儿”,刷脸支付已开始走进百姓日常生活,也引起不少关注与讨论。

  讨论的焦点往往集中于怎样在刷脸支付的便利性与安全性中寻求平衡?一方面,刷脸支付可以减少顾客的等待时间,同时也能节约企业的人力成本。但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忧使用刷脸支付后可能导致个人生物信息泄露,以及随之而来的资金账户安全风险。

  实际上,这种对“便利”与“安全”的讨论,在金融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未曾停止。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和金融业务加速融合,为金融发展提供了创新活力,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披着创新外衣的伪金融科技。究其实质,这些所谓的“金融科技”并不是什么新理论和技术,要么是为了突破监管的约束,要么是为了博取眼球而滥用技术,由此带来了一些新的风险。以刷脸支付为例,除了个人生物信息泄露风险外,算法漏洞、非授权支付等也是这种支付方式可能存在的风险。

  如何把握“便利”与“安全”的平衡?这需要有关部门、行业和用户等的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守正、安全、普惠、开放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环境,让信息技术进一步赋能金融提质增效,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良好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环境,既应鼓励科技创新,又尊重个人隐私、保护信息安全。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近日发布的《人脸识别线下支付行业自律公约(试行)》要求,人脸信息采集要坚持“用户授权、最小够用”的原则,同时将原始人脸信息加密存储,与银行账号、身份证号等进行安全隔离。这正是为了有效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增强个人金融账户和身份信息的安全性。从长期来看,个人隐私和信息保护做得好不好,事关金融科技发展的未来,那些用个人隐私泄露风险去换取些许便利的行为,一定会得不偿失,影响金融科技的正常、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探索构建符合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今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推出了首批6个拟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应用,主要聚焦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促进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把握好“便利”与“安全”的平衡,营造良好的金融科技创新环境,才能确保金融科技沿着健康的轨道加速前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