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碑村:国门村寨新事多

2020年02月14日07:47  来源:云南日报
 

站在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康平镇界碑村村口,抬眼就能看到中老边境勐康口岸边贸市场。春节前,记者来到界碑村时,村党总支书记吴君华正在和驻村的扶贫队员开会。作为深度贫困村,如今家家户户建起了新房,村党总支正铆足干劲要将村寨建成边境小康村,展现国门新形象。

“我们村是离国门口岸最近的寨子,大家在这里扎根就是要守土固边。”吴君华说话带着明显的昭通口音,2003年,他和237户群众响应政府跨州市移民政策从昭通大关县搬迁到边境口岸,从刚来时候住进政府统一建盖的砖瓦房,到现在村里家家户户自己动手建起新楼房,国门村寨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吴君华带着记者在村里转悠,从通往口岸的柏油路主干道,到连接进村的水泥硬化路,群众出行全程脚不粘泥。全村共划分为10个村民小组,全部278户人家全部集中居住形成一个大型村寨。一栋栋安居房沿着一条人字形的宽敞水泥硬化路排列布局,在寨心位置,建起了三角花园,一些村民在榕树下纳凉、打牌,悠然自得。

“村里建房修路大家都是互帮互助,都希望把边境村寨建设得更好,除了长期外出务工的10余户村民外,其余全部启动新房建设改造,整个村寨完全变了样。”看着村寨面貌焕然一新,村民日子越来越好,吴君华对今后在边境口岸的生活更有信心,虽然一开始搬迁由于人多地少,大家时至今日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靠外出务工,但他相信随着沿边扩大开放,已经有10多位村民在口岸搞运输,有的村民开起了客栈,有的还去边民互市做起了生意,收入渠道更加多元。

在脱贫攻坚中,江城县重点扶持边境村寨群众实现住房保障后,又按照人均3亩产业地要求的标准,政府整合项目资金为界碑村群众配置了茶叶、咖啡等经济林地。村党总支部积极规划产业发展,将全村600亩茶地按照生态有机标准打造,目前,村里已建成两个茶厂,收购鲜叶价格达每公斤8元,产业培育帮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产业增收。(沈浩 李汉勇 文/图)

(责编:徐前、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