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白衣天使”在隔离治疗区是怎么工作的?

2020年02月13日09:35  来源:云南网
 
原标题:记者探访:“白衣天使”在隔离治疗区是怎么工作的?

  云南腾冲市人民医院,是腾冲唯一收治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作为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在这个“生人勿近”的地方,一线医护人员已经值守了半个月。

  大家对这个地方可能充满恐惧和好奇,下面就让一位在最一线的医生来给大家揭秘这个神秘之地。

  柜子是存放“武器”的地方,穿上以后,总是莫名地充满力量。

  在这里,医护人员需要穿四层衣服:第一层是自己的内衣,第二层是洗手衣,第三层是一次性手术衣,最后才是防护服和护目镜,同时我们还会戴两层手套和一副鞋套。

  穿上防护服后,大家都认不出对方的样子,于是便用笔在防护服后面写上名字,也写上大家共同的期望。

  “白衣天使”的日常工作。

  推开厚厚的两扇门,正式进入了病房,6名患者都能生活自理,医护人员只用协助他们洗漱。然后发放早餐。早餐一般是馒头、包子、稀饭和鸡蛋。中餐和晚餐一样,两荤两素、一汤,有时会加上酸奶。为了让患者吃到热腾腾的饭菜,还暖心地给病区配备了微波炉。

  患者吃完早餐后,便是常规的护理工作,打针、发药、雾化、量体温,看有没有发烧;量血氧饱和度,看有没有呼吸困难,缺氧的就上氧气。这些平日里很简单的工作因为全副武装显得异常艰难。

  “白衣天使”的日常工作。

  自己呼岀的气体模糊了护目镜,聪明的天使们便把眼睛靠近烤炉,用温度把水蒸气烤干,由于烤炉温度很高,维持的时间很短,有时一个操作得来来回回烤几次。

  清洁消毒是隔离区里最重要的工作,没有之一。每天医护人员用含氯消毒剂抹擦病床、床头桌和病房里所有看得见的东西,还要用消毒剂拖一遍地。病房里放有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灯管。隔离病房的医疗废物也要特殊处理,房间里有黄色垃圾桶,每天下班前都要给所有的医疗废物、生活用品全部撒上消毒液,用黄色垃圾袋装,分类打包,全程规范化安全处理。

  为了降低感染风险,也为了节约防护设备,除了护士、医生进入隔离病房,其他的人都严厉禁止进入,于是所有的工作便被我们承包了,这让我们想起一位著名主持人的经典语录——美丽的医护人员,他继承了南丁格尔光荣的传统,清洁员、护工、水电工、心理疏导师、护士这一刻灵魂附体!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患者詹阿姨每天都会在病房里走走、做做操,她告诉我们,这个病没什么特效药,靠的就是自身的免疫力来打败它。正是因为她乐观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治疗,再次复查CT,发现她的病灶有了明显的吸收。

  “太感谢了,给你们添麻烦了。”武汉的陈叔叔对进入病房的每一个人医护人员反反复复说。

  工作是繁琐而辛苦的,但是看到积极配合与病毒战斗的患者,觉着一切都是值得的。

  隔离病房工作结束后,又迎来新的挑战——脱隔离衣,为了不把隔离病房的病毒带出来,我们要走五道门,做三次消毒。第一道,脱掉鞋套、护目镜和外面的防护服并消毒;第二道,脱隔离衣,洗手消毒,摘掉口罩;第三道,脱掉洗手衣,洗手消毒,再经过四个缓冲区才能出隔离病房,下班后,还要洗手,往身上喷含氯消毒剂,在病区外洗澡,换好干净衣服再出门。

  这是放在生活区的体温表,“天使”在人间,其实也时刻担心自己会发烧。

  他们中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战士;有“蜜蜂过洞”、筑起抗疫第一线的预检分诊人员;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党员同志......“天使们”也有父母孩子,也有家,但这是他们的“战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都是白衣战士!都是“最美逆行者”!你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坚决守护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守护着万家灯火。

  “白衣天使”合影。

  腾冲加油!我们在一起!(云南网通讯员 龚祖金 李清萍 李宗徽 赵家鸿 摄影报道)

(责编:徐前、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