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国企改革,怎么成了“老大难”?

2020年01月13日08:56  来源:环球网
 
原标题:印度的国企改革,怎么成了“老大难”?

编者的话:国有企业改革是世界性难题,印度也不例外。今年1月8日和去年11月底,印度都发生抗议政府国企私有化改革的大罢工。与洋葱价格上涨、强推“新公民身份法”引起的突发性抗议相比,国企改革是印度的老大难问题。因经济增速放缓,印度政府正面临一定压力,因此加速推动国企私有化成了莫迪政府“雄心勃勃的解决对策”,但很多工会组织并不买账,一些大型国企也处于“想卖卖不掉”的状态。印度舆论认为,真正影响印度国企改革进程的是印度政治生态。但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印度经济学家认为,加快国企私有化的减资步伐是帮政府减轻压力的“唯一办法”。

国企仍是印度大学生主要择业方向

在10家工会组织号召下,印度多个邦8日发生工人罢工活动,抗议莫迪政府新近提出的国企私有化政策。据《今日印度》等媒体报道,这是自莫迪2014年上台以来的第四次全国性罢工。工会组织说“至少有2500万人参与”,其中能源领域的工人就有150万,但也有外媒说人数是“好几万”。巴拉特石油公司、哈里亚纳邦公路运输公司等都有员工走上街头,打出抗议国企改革的横幅。一些罢工者殴打旅客,向车辆投掷石块。在西孟加拉邦的一处火车站附近,警方还发现激进者埋藏的4枚土制炸弹。

此次涉及私有化改革的印度国企还有改革“老大难”印度航空以及各邦所有的银行。印度国企遍布公共行业和战略性行业,可以说无所不在。最明显的就是印度航空和印度石油。《环球时报》驻印记者经常乘坐印度航空出差,选择印度航空的主要原因是准点和安全,服务态度也很好。记者每次给车加油也基本上是去印度石油的加油站。印度石油的加油站遍布大街小巷,一则庆祝其成立50周年的广告曾给记者留下很深的印象:画面中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站在油菜花地里,一前一后露出开心的笑容,广告词说“印度石油,印度能源,能源背后是10亿人的微笑”,似乎是要诠释这家巨头与印度人的息息相关。确实,该企业也解决了不少印度人的就业。在新德里加油时,经常是前面一个人拿着牌子安排车辆出入,一个人加油,一个人算账,有时还有一个人帮助清洗车窗玻璃。从满大街跑的公交车到市政下属的建筑公司(如新德里市政集团),再到国家银行,印度国企经营范围涉及矿业、制造业、交通、金融和贸易等重要行业,渗透整个国民经济。

据印媒报道,在8日的罢工活动中,约有60个印度学生组织参与。印度尼赫鲁大学经济系学生库马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毕业后的志向就是去印度大国企,如印度石油或银行等,原因是福利待遇高、工作稳定,不像私企可能会无缘无故辞退员工。库马尔说:“印度国企每年毕业季时都会来学校招聘,不过,最近一两年有所减少,因为政府正在将国企卖给私人,让私有企业持股或者具有控制权。”在尼赫鲁大学计算机学院留学的燕案完告诉记者,她身边的很多印度同学非常愿意去国企工作,这是他们的主要择业方向。据她介绍,学校设有专门的招聘群,会随时把国企招聘信息发送到群里供学生们选择。如印度石油有限公司正面向高校招收明年毕业的工程技术本科生,工作地点在印度多个城市,提交简历和申请的时间为2019年9月24日至2020年3月16日,月薪1.5万卢比至10万卢比之间(1美元约合71卢比)。

在印度高校学生眼中,“珍宝”级和“瑰宝”级国企都是向往的目标。2010年,印度政府批准7家业绩良好的超级国企为“珍宝”级,赋予它们最大的投资自主权。据了解,“珍宝”级是1997年印度政府推出的“瑰宝”级国企的升级版,定期会更换,并非一成不变。此外,印度还有针对中小国企的“珠宝”级。成为“珍宝”级国企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过去3年平均销售额达到2500亿卢比,净资产达到1500亿卢比,利润额达到500亿卢比。“珍宝”级国企的投资自主权上限为500亿卢比,“瑰宝”级国企投资自主权上限为100亿卢比。

国企工会政治影响力大

印度政府网站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31日,印度有8家“珍宝”级超级国企,包括印度国家燃煤电力集团、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集团等,16家“瑰宝”级国企,75家“珠宝”级国企。此外,还有339家其他类型国企。

连续多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中印度都有7家公司榜上有名,其中多数是国企,如印度石油、印度国家银行、巴拉特石油、印度斯坦石油等。印度国企沿袭苏联模式,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特色。独立后的印度资本短缺、资源匮乏,经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印度实行国有经济与私营经济并存的发展模式,其特点是强调政府对经济计划的主导作用,强调通过“进口替代”优先发展本国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在国家扶持下,印度国企迅速发展。

通过扶持国有企业,印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但也带来过度垄断、效率低下、亏损严重、压制私营企业发展、削弱市场竞争等问题。一些印度国企因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和经营欠佳而亏损严重、濒临倒闭。印度政府1985年曾颁布专门的《病态工业企业法》规定:注册超过7年,其后累计亏损超过其总资本净值的相关企业为“病态企业”。20世纪80年代后期,拉·甘地政府曾整顿过国企,但力度很小。1986年,印度政府尝试同4家国企签署谅解备忘录,确定企业“五年经营目标”,以此加强对其的监管和考核,但没有涉及国企的产权改革。

可以说,莫迪政府想要做的事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1991年,印度236家国企中有109家亏损,而这些国企的资本中1/3来自财政拨款。印度政府考虑开启国企私有化进程,出售国有资产来弥补财政赤字。印度经济学家用“减资”来指代政府出售国有企业的小部分股份但仍保持对企业控制权的做法。用这个中性词还有一层用意,就是减少民众对私有化的反感和担心。自1991年开始,政府每年都会设立出售国企收入的目标,但30年里只有几个年份完成预期目标。

为保证减资,1996年印度中央政府成立减资委员会,2000年印度政府专门设立了一个“减资部”。尽管印度政府1997年7月颁布的《新产业政策》把禁止私企进入的战略性行业从17个减少到8个,但政府只选定40家国企向投资者出售不超过20%的股份,控制权仍掌握在政府手中。市场对这种纯属甩包袱的国企减资反应冷淡。1998年印度人民党为主的中右执政联盟上台后,国企改革力度开始加大,印度政府宣布战略性行业减少到3个,仅包括国防、核能和铁路运输。政府必须在战略性行业实行多数控股,但可以把非战略性行业国企中的所有权减少到26%。“私有化”这个词首次出现在印度政府文件中。2004年,国大党上台后,印度国企私有化步伐再次慢下来,改革重点转向扶持盈利的大型国企。一晃十年,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后又准备加快私有化步伐。

印度一些舆论认为,真正影响印度国企改革进程的是印度政治生态。尽管印度社会基本认同国企改革是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但在如何改革上分歧很大。对国企改革的态度也就成为政党争夺选民的重要手段。国大党一直以重视民生的形象示人,强调国企在提供公共服务上的重要作用,担心私有化会损害公众利益。因此国大党主张小步走,希望只出售国有资产以改善财政,而不愿意放弃经营国企控制权。印度人民党则强调国企效率低下拖累经济增长,因此主张更彻底的私有化改革,以根本改善国企的经营状况。改革的目标受政府更替的影响很大,在经济增长和公平分配之间反复摇摆。

此外,改革的阻力不仅来自精英层,也来自工会和农民代表的草根层。据《印度快报》报道,约175个农民工会表达了对8日罢工的支持。去年7月辞去国大党主席的拉胡尔·甘地也在社交媒体上批评莫迪的政策“反人民、反劳工”,会导致“灾难性失业”,并向罢工人群致敬。

印度劳工部2018年的数据显示,印度所有国企全职正式员工有110万左右,但工会的政治影响力很大。1月8日罢工组织者之一——印度国民工会大会号称其注册会员就有3000万人。因此,无论是国大党还是人民党在改革中都小心翼翼,避免引起工会的反对,但结果是无法通过大规模的解雇和结构重组来提高国企效率。这种国企改革方案也很难吸引私人投资者。因为他们无法获得经营控制权,也无法解雇工人,很大程度上只能充当政府的“提款机”。

莫迪政府上台后提出更大胆的国企改革计划,但遭到工会的强烈反对。印度社会长期受民粹主义影响,在改革的目标设定上无法专注于经济增长,而是必须考虑社会分配问题以回应中下层选民的诉求。通常认为印度国企改革最大的障碍来自国企员工的反对,因为工人往往是私有化改革的最直接受害方。在印度政府公布的所有改革方案中,“全面保护工人利益”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承诺,其中包括对国企工人进行安置,保证弱势种姓和族群的就业比例。

印度经济学家:“国企改革势在必行”

印度政府计划在2019财年(2019年4月-2020年3月)向社会出售印度航空。印度百姓对负债累累的印度航空诟病已久。目前,印度政府已注入巨资来维持印度航空的生存,承运人已负债累累。尽管印度航空2007年与另外一家国企合并,但亏损状态一直没有扭转,背负的债务已累计70亿美元。印度民航部部长哈尔迪普·辛格·普里在去年夏天表示:“印度航空公司每天发生1.5亿卢比的亏损,必须使之重生,并收回投资。”

但印度国企私有化的努力一直遭到大批职工的反对。2017年8月22日,由于不满印度政府的银行政策,印度近百万银行职员在全国范围内参与大罢工,以抗议国有银行私有化、银行合并乱象,反对银行不注销不良资产的行为。印度《经济时报》近日评论说,多家工会担忧,私有化将彻底改变公司的性质,影响现有员工的工作保障,会导致裁员等。

印度内阁去年11月20日决定出售包括巴拉特石油公司、印度国家航运公司、印度集装箱公司、特赫里水电开发公司、印度东北电力集团公司等5家国有企业的持股,这5家公司大部分都是“珍宝”级超级国企。11月底,就有相关企业的工人罢工,表示强烈抗议,原因是“私有化不符合员工利益”。

一些印度媒体认为,大型国企私有化的举措体现了莫迪政府的改革能力。当前经济低迷,税收目标面临压力,此举被认为是政府促进经济增长迈出的大胆一步。印度《经济时报》公布相关报告,并估算根据目前市场价格,政府对印度石油、印度国家航运公司和印度集装箱公司的减资预计将为政府带来7840亿卢比的收入。

“印度商业在线”认为,国企减资是正确的战略选择。自2001-2002财年瓦杰帕伊政府将少数几个国企的所有权转移给私人购买者备受指责和批评,此后15年减资一直围绕着国企的少数股份流转,政府没有真正放弃控制权,因此减资并没有达到其目标。面对国企改革难题,进入第二任期的莫迪希望通过出让盈利国企的多数股权给私人购买者来实现真正的减资。尽管国企改革引起相关企业内部人士的抗议,但印度德里大学经济学教授阿沙·辛格认为国企改革势在必行。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税收短缺增加了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的压力。唯一的办法是加快国企私有化的减资步伐,以实现税收目标,不偏离财政赤字路线图。”

(责编:薛丹、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