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保护治理5周年记

符皓

2020年01月12日09:08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蓝天白云下,苍山巍峨挺立,洱海碧波荡漾。

洱海畔,大理市湾桥镇中庄村古生村小组,和村里的54户村民一道,何利成拆除了自家的围墙和部分房屋,为环洱海生态廊道建设让出了156平方米的空间。

在对岸的双廊镇,像许多在此的客栈经营者一样,冒着18个月无利可赚的经营风险,懒人懒舍客栈毅然选择停业整顿,经历了“三线”入地、排污管网铺设、客栈风貌提升等改造工作后,以一个崭新的姿态迎接游客的到来。

每周,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院长王欣泽和他的科研团队都会抽出一天时间,从大理市下关码头乘船出发,前往洱海不同区域的17个取水点,抽取点位上下层的水质样本,监测洱海水质变化情况。

这些,不过是洱海保护治理行动中的一些小片段。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环湖截污工程、生态搬迁、洱海监控预警系统……2015年以来,为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大理州投入数百亿元,启动实施了76个洱海保护治理项目。

洱海,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苍山洱海风光。(人民网 符皓 摄)

寻回童年的洱海记忆

“小时候,洱海水很清,岸边还有大片沙滩,游泳出来躺在上面,等水分一干,抖一抖身子,沙粒全部落下,身上也不会粘上泥土。”站在门前,看着不远处的洱海,回忆起童年时在洱海边嬉戏的情景,幸福的微笑立刻在何利成那古铜色的脸庞上荡漾开来。

“我没有说假话,有照片为证。”说完,他带着采访的媒体记者来到屋内,指着一张黑白照片介绍了起来。

那是1968年,母亲抱着8个月大的何利成在洱海边拍摄的照片。照片中,母子二人背后,有一大片白色的沙滩,一直延伸到村里的那棵年逾百岁的大青树边。

后来,沙滩被当作建筑材料运走,大青树也被围在了村子中心。到1996年,洱海第一次爆发了蓝藻,为了保护洱海,何利成家出海捕鱼的机动船和在岸边经营的鱼塘相继被取缔。他只得远离家人,赴外地养鱼,直至2012年才回到村里开起了客栈。

洱海水质下降给一家人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让何利成切身体悟到保护洱海的重要性。

2015年以来,在政府推动下,先是在村里铺设完善了污水管网,紧接着,村里的1200多亩土地流转交由企业统一种植生态作物。

及至要建设环湖生态廊道时,何利成却犹豫了。

按照规划,全长129公里的环湖生态廊道,将有1086户民房需要整体或部分拆除。何利成家,就是其中之一。

尽管政府提供了安置补偿,但开着客栈的何利成明白,拆除围墙后,自己花费几年功夫精心打造的小花园也将不复存在,而这个花园一直是吸引游客入住的重要景观。

“拆与不拆,纠结了很长时间。”何利成吐露了当时的真实想法。

苍山洱海风光。(人民网 符皓 摄)

回想起童年在洱海边的美好时光,再回想到当年因蓝藻爆发被迫远赴他乡谋生的奔波,何利成最终下定决心,主动拆除了围墙和部分房屋,让出了156平方米的空间。

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廊道建设完成后,在方便环湖污染监测的同时,将增加762.96公顷生态湿地和湖滨缓冲带,为洱海构筑起一道物理隔离生态屏障。同时,廊道也将成为当地居民散步和游客游览洱海风光的景观通道。目前,包括古生村段在内,生态廊道已初步建设完成50公里。

“作为洱海的最后一道生态防线,生态廊道就像洱海的眼皮一样,眼皮好了,眼睛才能保护好。”看着门前即将完工的生态廊道,对其功能,何利成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房屋拆除后,何利成用部分补偿款对剩余房屋进行了修缮加固,只待生态廊道一建成,他就将重新布置院落。

“拆除部分房屋,客栈房间从14间变为10间,收入减少怎么办?”有媒体记者问道。

“生态廊道建好后,洱海生态环境会越来越好,客栈毗邻生态廊道,游客肯定会越来越多。同时,通过房屋装修升级改造,提升客栈品质,生意只会变得更好。”对未来的发展,何利成信心满满。

正在介绍院落及房屋装修计划的何利成。(人民网 符皓 摄)

洱海生态廊道鸟瞰。(大理州委宣传部供图)

要发展,更要洱海

近拥洱海、远眺苍山的区位优势,民族风情浓郁的民居民俗,让双廊这个千年古镇成为游客心中的旅游胜地,也引来众多商户聚集。

数据显示,双廊单日游客过境量最高达5万人、入住达3万人。注册经营户达1600多家,核心区内有近600家客栈和餐饮店铺。

在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承载容量超负荷问题也日益凸显,给双廊敲响了警钟。

双廊风光。(人民网 符皓 摄)

“生活污水直排入湖、生活垃圾乱扔等现象时有发生,岸边水面上还能看到漂浮的鱼虾尸体。”回忆起2015年初到双廊任职时的情景,双廊古镇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施国东用“触目惊心”四个字作了概括。

“解决环境承载问题,核心要解决污水接纳和处理问题。”在经过当地党委政府深入调查研究,并请专家深入探讨之后,双廊的截污改造工作提上了日程。

“建设污水处理厂,完善污水收集管网,拆除涉污隐患房屋,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和景观风貌提升……”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双廊迎来了18个月的整改阵痛期,所有客栈及商家全部关停整改。

“还要不要我们活?”尽管当地党委政府已经挨家挨户提前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在动员大会上,还是有客栈老板对关停整顿提出了异议。

“洱海没了,生意还能好吗?保护洱海,没有退路,需要大家共同面对。”施国东跟同事一道,讲政策、讲道理,竭尽全力安抚经营户的情绪,他的话也触动了大家的心弦。

洱海岸边,湖水清澈见底。(人民网 符皓 摄)

据双廊镇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整改期内,双廊整体拆除5户、局部拆除41户建筑,新建农户化粪池涉及1381户,实施农户污水收集提升改造涉及508户,建设截污管网107.36公里,建成1座日处理量5000立方米的下沉式再生水厂。

与此同时,借助截污改造的契机,双廊也通过引入知名艺术家入驻、打造艺术风情街区、鼓励经营户开展多元化民间艺术活动等工作,着力打造国际知名艺术小镇,植入环保负荷压力小的新业态,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游客旅游获得感。

涅槃重生后的双廊,焕发出迷人的光彩。2019年9月,双廊被云南省政府授予“云南省特色小镇”荣誉称号。

“推开窗户,天蓝水清,白墙青瓦,花草芳菲,像是希腊的圣托里。”采访间隙,在懒人客栈办理完入住手续的西安游客何奇敏,刚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地分享了对客栈和双廊景观感受。

“只有把洱海保护好,湖水更清澈,客栈的长远发展才能得到保障。”懒人懒舍客栈店长张江钰介绍,客栈整顿改造花费了50多万元,停业期间一年要损失200多万元,但经过提升改造,污水直接通过管网进入污水厂,洱海岸边环境日趋良好。同时,客栈外观经过绿化、美化,居住品质大幅提升,常常出现一房难求的火爆局面。

据统计,2019年双廊实现接待游客212.4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9.04亿元。

双廊下沉式再生水厂鸟瞰。(双廊下沉式自来水厂供图)

洱海保护治理需要久久为功

提升洱海保护治理效果,新科技新技术的应用也必不可少。

污水池暴露在室外、机器轰鸣、臭味四溢,这是大多数人对污水处理厂的第一印象。但走进双廊下沉式再生水厂,只见大部分污水处理设施都深埋地下,置身厂里厂外,均感觉不到明显异味,刷新了参观者对污水处理厂的认知。

“双廊下沉式再生水厂可节约用地约160亩、对周边环境影响范围减少约1400亩,处理采用CAST+高效沉淀池工艺,出水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污水处理后不直接排入洱海,而是接入生态塘库自然净化,再用于绿化和农业灌溉。”国投中国水环境集团大理洱海生态环境治理有限公司运营部总经理李建军说。

李建军表示,作为环湖截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以来,中国水环境集团已在洱海周边建设了6个下沉式再生水厂,年处理水量达到1710.8万立方米。

正在洱海岸边打捞漂浮物的环卫人员。(人民网 符皓 摄)

“可对洱海全流域适时在线监测,并对未来1个月的水质和7天的蓝藻水华情况进行预测预警……”在大理州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指挥部,大理州智慧洱海监督指挥中心负责人赵继东向媒体演示了“洱海监控预警系统”的部分功能。

赵继东表示,于2018年9月通过验收的“洱海监控预警系统”,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连同遥感卫星、无人机及密布洱海全流域的监测设备,建立起了空天一体的洱海监测网络,可为科学治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参与洱海保护治理研究10余年,王欣泽和他的科研团队一直在为洱海的保护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方案支撑,他提出的很多关于洱海保护治理的建议及措施已被大理州采纳应用。

王欣泽认为,保护洱海,首先要实现洱海水质稳定,再逐步实现水质提升。

“通过近几年在洱海全流域上做的截污控污工作,洱海水质已得到明显改善。”王欣泽基于多年的洱海保护治理经验和水样监测数据分析,得出了上述结论。

科研人员正在洱海上抽取水质检测样本。(人民网 符皓 摄)

事实上,大理州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指挥部近日通报的洱海水质监测数据,也佐证了王欣泽的判断。根据通报,洱海2017年全湖水质实现6个月Ⅱ类、6个月Ⅲ类,2018年、2019年全湖水质连续两年实现7个月Ⅱ类、5个月Ⅲ类,未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趋势总体向好。

不过,在王欣泽看来,在成效面前,洱海保护治理工作也不能松懈。

“洱海干湿季节差异大,每年的气象条件也不一样,截污成效会随之出现波动。另外,洱海的底泥含量也较多。保护治理不可能一劳永逸,还需要久久为功。”他说。

(责编:李发兴、杨良旺)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