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开远:全产业链赋能“云花”产业振兴 从“一棵苗”到“一束花”,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新构建花卉全产业链体系,实现“种苗研发与繁育—标准化种植—冷链物流—互联网销售”的完整产业生态。这不仅让“云花”在田间地头绚丽绽放,更将其馥郁芬芳传递到全球市场。…
红河开远:“精准滴灌”织密民生保障网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通过构建分层分类救助体系,精准对接困难群众需求,推动民生保障从“保基本”向“高质量”跨越,促进民生福祉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让群众获得感更可持续、幸福感更有温度。
老人通过智能屏呼叫服务。…
红河开远“家长夜校”,让家长与孩子共成长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积极探索家庭教育新模式,通过“一个中心、一个试点、一个主题、六个学习”的“1116”工作模式,开展“家长夜校”文明实践活动,吸引当地越来越多家长在工作之余加入其中。
“家长夜校”老师入户指导服务。…
红河开远:人大代表打好春耕备耕“主动仗” 进入春耕备耕关键时期,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各级人大代表活跃在田间地头,帮助群众开展春播、春种,指导科学种植,宣传最新惠民政策。
当下正是藠头黄金种植期,碑格乡农户抢抓有利时机开展春耕。…
红河开远:奏响春耕备耕“奋进曲” 连日来,在一家化工企业的生产车间内,各条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一袋袋新鲜“出炉”的化肥经过装袋、封口,包装后,再由传送带运送,下线、装车一气呵成。机器的轰鸣声与运输皮带的滚动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春耕备耕“奋进曲”。…
红河开远:“一元食堂”解民忧 今年以来,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积极探索创新“社区党总支+N”的社区主体运营“一元食堂”开办模式,给务工群体提供一元餐食服务,解决务工群体吃饭难题,让“一餐热饭”的小食堂凝聚起“大民生”。
社区务工居民在吃饭。…
红河开远:行走在春风里的助农“游击队” 时下,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大庄乡宜民村村民杨小和家栽种的17亩冬马铃薯成熟了,看着一个个刚从红土地里挖出来圆滚滚的冬马铃薯,他的笑容怎么也藏不住。让他更开心的是,除了亲友,地里还迎来了一支助农“游击队”,一同帮他采收冬马铃薯。…
红河开远:农户春耕忙 “开远藠头”开种 连日来,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碑格乡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农户抢抓时节播种藠头,种下新年的期盼和致富新希望。
在碑格乡鲁姑母村委会阿痴村藠头高产高效生产项目试验地,农户们翻土、施肥、播种,绘成一幅忙碌的春耕图景。…
重塑竞争优势 红河开远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发展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锚定“新型工业 生态宜居”发展定位,始终把工业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在快转型、强升级、提质效上积极进取,有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市工业经济得到稳步发展。
云南小龙潭矿务局胶带机运输装置。…
红河开远:细碎幸福串起文明之城 建设全国文明城市
归根结底
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更美好、更幸福
开远着眼人民期盼,把建设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和路径,驰而不息打造文明之城、幸福之城。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志愿服务随处可见……如空气般存在的细碎幸福和点滴文明,勾勒出这座城市的文明图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荣誉感更加充实。…
红河开远:城乡更新让生活“更新” 2024年,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收运处置等城乡更新工作成效显著,宜居、宜业、宜游的城乡环境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云林苑小区新建的小花园。…
红河开远大力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协调发展 2022年以来,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先后建成阿得邑幼儿园、凤凰幼儿园、中和营镇中心幼儿园及八家幼儿园,新增学前教育公办学位1350个,城区公办园和乡镇中心园“入园难”“大班额”等问题得到有效化解,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整体园所环境大幅提升。
新建的乐白道中心校阿得邑幼儿园于2023年开园,招生范围覆盖乐白道街道阿得邑村委会所属全部自然村和在附近采石场、沃柑园打工人员子女,进一步满足该片区儿童就近接受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要,大力推动“一村一幼”落地。…
红河开远:外卖女骑手有了“娘家人” “当我们遇到困难,总会得到积极的帮助,对我们很关心、很热情。”外卖女骑手王付英一番发自内心的感慨源于近日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妇女联合会召开的某外卖开远办事处第一次妇女大会,为女骑手们构筑起了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
云南开远实现中越公路跨境运输“一箱到底” 近日,随着发车指令下达,两辆装载纺织品的货车缓缓驶出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纺织工业园区,通过河口口岸出境越南,最终将到达越南海防,实现中越公路跨境直达运输“一箱到底”。
中越跨境直达运输开远分会场整装待发的货车。…
红河开远:凝聚文明实践力量 志愿服务出彩 今年以来,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持续强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志愿服务出新出彩,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累计注册青年志愿者达6.3万人。
5月,共青团开远市委联合多部门开展留守儿童公益研学活动,青年志愿者带领75名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代表参观云南大学校史馆、图书馆和天文台;走进云南农业大学农耕博物馆了解和体验传统农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农耕文化知识传习研究。…
六问开远文明之路 | 五问:乐享宜居 在新时代发展的长卷上,开远镌刻下怎样的印迹?我们向开远发出发展“六问”,即老工业城市如何转型、城市如何焕新、百姓如何就业、活力如何彰显、生态如何向好、幸福如何升级。
开远给出了铿锵的答案!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六问开远文明之路 | 四问:活力兴城 在新时代发展的长卷上,开远镌刻下怎样的印迹?我们向开远发出发展“六问”,即老工业城市如何转型、城市如何焕新、百姓如何就业、活力如何彰显、生态如何向好、幸福如何升级。
开远给出了铿锵的答案!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六问开远文明之路 | 三问:锦时筑梦 在新时代发展的长卷上,开远镌刻下怎样的印迹?我们向开远发出发展“六问”,即老工业城市如何转型、城市如何焕新、百姓如何就业、活力如何彰显、生态如何向好、幸福如何升级。
开远给出了铿锵的答案!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六问开远文明之路 | 二问:城市焕新 在新时代发展的长卷上,开远镌刻下怎样的印迹?我们向开远发出发展“六问”,即老工业城市如何转型、城市如何焕新、百姓如何就业、活力如何彰显、生态如何向好、幸福如何升级。
开远给出了铿锵的答案!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六问开远文明之路 | 一问:工业强基 在新时代发展的长卷上,开远镌刻下怎样的印迹?我们向开远发出发展“六问”,即老工业城市如何转型、城市如何焕新、百姓如何就业、活力如何彰显、生态如何向好、幸福如何升级。
开远给出了铿锵的答案!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开远市21家企业参展 签约金额14.23亿元 11月26日至12月1日,2024年中越(红河)边境经济贸易旅游交易会在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举办。开远市21家企业携甜藠头、豆腐皮、六果液、电子元器件、各类箱包、磷复肥等100多种特色产品参展,签约合作协议6份,签约金额达14.23亿元。…
红河开远:转型升级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集中力量补短板、锻长板拓存量、创增量,全市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45.11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82.65亿元,年均增长8.1%,为全年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云南解化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厂区一角。…
街头飘扬“中国红” 红河开远国庆氛围渐浓 国庆将至,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城区主干道、公园、街道、商铺都换上了“中国红”的“节日盛装”,迎风飘扬的红旗、红红火火的灯笼……大街小巷到处洋溢着喜庆、欢快的节日氛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李岚卿、杨雪、李雪琼 文/图)
来源:开远市融媒体中心。…
体验科技之美 红河开远举办全国科普日活动 9月25日,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圆满结束。活动期间,全市35家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7个乡镇(街道)围绕民生科技、卫生健康、食品安全、农业生产、低碳生活、防灾避险、科学文化等公众关注热点,通过科普短剧、科学实验、科普表演和科普讲解等联动展演形式,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73场次,助力全市公民科学素质提升。…
红河开远:稻谷飘香秋收忙 金秋时节,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6万亩水稻陆续成熟,金灿灿的稻穗铺满了稻田,田间一派忙碌景象。
开远是“云南六大名米”之一“云恢290”的主产区,在大庄乡大庄水库脚下的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示范基地示范点,500亩稻田已经披上了金色的盛装,一串串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摇曳在风中。…
红河开远:“金秋圆梦”温暖助学 自希望工程“金秋圆梦”助学行动开展以来,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17家爱心企业、7家爱心单位以及473名爱心人士共筹集“金秋圆梦”助学款374272.4元,该市81名学子受到资助。
“非常感谢这五年来你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得益于你们的资助,我在学校一切都好……”这封特别的来信,是一位曾受国家税务总局开远市税务局开远市税务局资助的大学生寄来的。…
红河开远:“小房子”里的“大民生” 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东城智慧菜市停车场入口附近,两座绿色的“小房子”格外显眼。“小房子”里各有一名残疾群众,一名从事缝纫修补,一名从事配钥匙、修表等业务。…
上半年红河开远地区生产总值达172.76亿元 今年上半年,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集中力量打通堵点激活全盘,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2.76亿元,同比增长5.6%,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开远某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基地盛开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