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开远:“精准滴灌”织密民生保障网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通过构建分层分类救助体系,精准对接困难群众需求,推动民生保障从“保基本”向“高质量”跨越,促进民生福祉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让群众获得感更可持续、幸福感更有温度。
老人通过智能屏呼叫服务。邱美华摄
一大早,灵泉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已经忙碌起来,作为云南省社会救助“物质+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城市,开远市“智慧民政”工程的“神经中枢”——智慧养老平台上开始涌入服务需求订单,接线员一边通过视频电话与老人确认需求,一边在系统里快速派单。借助覆盖困难群众的智能终端设备,困难群众可一键呼叫生活照料、医疗急救等服务,派单成功后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赶至居民家中进行服务,实现服务、监管可视化、智能化。
今年63岁的杨菊仙因糖尿病导致双目失明,右腿截肢,属于重度失能人员,开远市民政局推出“物质+服务”救助新模式,让她对生活充满信心。
“我走不出去也看不见,他们会带按摩仪来帮我按摩,带理发器来帮我理发,使我感到很温暖,他们说话温和,服务态度也好。”杨菊仙感慨地说。
居家服务人员上门服务。邱美华摄
2024年至今,开远市在“保基本、兜底线”基础上,聚焦特殊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全市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4769.85万元,特困供养资金793.9万元,临时救助资金317.57万元,更创新推出上门送餐、送医陪护、生活照料等6类22项服务类救助,覆盖1300余名困难群众,让更多困难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除了像杨菊仙这样的重度失能人员得到了悉心照料,开远市也没有忽视其他困难群体的需求。今年64岁的中和营镇中和营村委会庄科大寨村民刘美琼早年因意外事故导致腿部残疾,目前被纳入肢体二级残疾类别,开远市残联工作人员对她的家庭居住环境进行仔细勘察,仔细询问她的需求,决定为其改造厨房、厕所并安装无障碍设施。
“想出去做事不方便,他们改造以后方便了,对我以后的生活很有帮助。”刘美琼高兴地说。
工作人员上门作评估规划。邱美华摄
开远市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是一项以残疾人群体需求为导向、具有多重社会价值的民生工程。通过逐户走访核查,建立残疾人家庭无障碍需求数据库,根据不同类别残疾人的居住条件和实际需求实施“一户一策”的改造方式,持续提升残疾人生活便利性和社会融入度。
“重点围绕‘改厕、改厨、地面平整硬化、护栏安装’等改造内容,按照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需改造的原则,着力消除残疾人居家生活障碍,保障残疾人居家安全,提高生活质量。”开远市残联辅助器具服务站站长合云春介绍。
从“物质兜底”到“服务升级”,从“政策普惠”到“精准滴灌”,开远市用制度的力度和服务的温度织密民生保障网。据了解,2025年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将为100户家庭提供改造服务,预计于8月底全部改造完成。(邱美华、曹梦婷、李雪琼 文/图)
来源:开远市融媒体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