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社会

红河开远:稻谷飘香秋收忙

2024年09月23日16:53 |
小字号

金秋时节,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6万亩水稻陆续成熟,金灿灿的稻穗铺满了稻田,田间一派忙碌景象。

开远是“云南六大名米”之一“云恢290”的主产区,在大庄乡大庄水库脚下的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示范基地示范点,500亩稻田已经披上了金色的盛装,一串串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摇曳在风中。秋日暖阳下,水稻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

杨建在查看稻谷成熟情况-胡语珊-2024年9月19日

杨建在查看稻谷成熟情况。胡语珊摄

杨建是大庄乡大庄村委会龙溪村水稻种植大户,趁着晴好天气,他专门请来了收割机采收稻谷。随着拨禾轮的转动,只见一排排水稻被整齐割下,切割、脱粒、粉碎秸秆等工序一气呵成,金黄的稻谷瞬间“尽收囊中”。看到机械化收割带来的高效率,杨建喜上眉梢。

“我家10亩地机械化收割一个小时左右收割完,过去人工收割需要20个工人连着割一天,晒一天,第三天才打谷子,差不多要三天才能拿回家。”杨建说。

由于今年天气好,管理到位,稻谷品质比去年好。按照亩产720公斤,每公斤7.6元的收购价计算,杨建家10亩水稻产值大概在五万多元。

丰收的田野-国福祥-2024年9月19日

丰收的田野。国福祥摄

开远市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引进先进农业机械,采用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等措施,显著提升了农田质量和产出效率,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稻谷产量和质量。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同时,拓宽了乡村振兴的致富“稻”路。

稻田孕育着收获,蕴藏着希望。稻田边,一台大卡车已经在“翘首以待”,等着将新鲜的稻谷拉到收购公司,送进烘干房。24小时后稻谷水分被彻底蒸发,全自动加工流程在经过筛选、去杂、脱壳、碾磨、分级等多道工序后,不仅保证了大米口感与营养,更提高了生产效率。

机械化收割-胡语珊-2024年9月19日-(1)

机械化收割。胡语珊摄

“农户人工晾晒大概需要四五天的时间才能完全晒干,设备烘干极大缩短了烘干时间,过程更均匀,烘干量更大,每次烘干50吨。”开远市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思成介绍。

随着种植技术的提高和生产技术的改良,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民从“单打独斗”到“抱团”致富,粮食从单一生产到产加销一体化,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农业越来越有奔头,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成熟的稻谷-胡语珊-2024年9月19日

成熟的稻谷。胡语珊摄

开远人对“新米”有着很深的执念,因为其意味着丰收。每年新米上市,在煮第一顿新米时,农家人总喜欢邀请街坊邻居来到家中,大家围坐在一起尝新米、话家常,寓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胡语珊、国福祥、李雪琼 文/图)

来源:开远市融媒体中心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