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文旅

民族團結之花綻放在紅色扎西

2025年10月01日12:27 |
小字號

1935年2月,中央紅軍長征集結扎西,在雲南省昭通市威信縣扎西鎮召開“扎西會議”。這片革命熱土上,漢、苗、彝等各族群眾同心抗敵,用生命譜寫了民族團結的英雄史詩。

作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威信縣賡續紅色血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紅色文化、民族風情與文旅產業深度交融,在鄉村振興中繪就新時代民族團結壯美畫卷。

縣城全景-(資料圖)

威信縣城全景。資料圖

今年2月26日,歷經9個月數字化改造的扎西會議紀念館重新開放。作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和模范集體,紀念館以“科技賦能紅色文化”為核心,創新展陳方式,為游客打造沉浸式紅色教育體驗。

館內展陳的一床泛黃棉被,承載著動人的民族團結故事。1935年2月,紅三軍團第五師政委徐策見苗族產婦無御寒之物,便將自己唯一的棉被贈予對方。“這床棉被是象征民族團結的‘活化石’。”扎西會議紀念館館長卓家勇說。

在昭通市各族青少年“烏蒙石榴紅·籽籽心向黨”同心營研學活動中,彝良縣示范小學苗族學生陶晨語參觀后感慨:“我們各族少年兒童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守望相助,創造美好生活,不負先輩奮斗。”

2023年8月19日-彝族火把節

彝族火把節。

如今,威信縣打造“三園五館兩道”紅色教育矩陣,讓各族群眾體驗紅色文化時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來自遵義、瀘州、昭通等地的研學隊伍絡繹不絕,2024年9月21日至今,已接待研學學生2.24萬人次。

每逢苗族花山節、彝族火把節,威信城鄉便成歌舞海洋。苗族同胞著盛裝跳“圓圈舞”,彝族兒女舉火把唱古老歌謠,不同民族文化交織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畫卷。

今年五月,“烏蒙石榴紅·同心共筑夢”文化盛宴上演。昭通市文化藝術劇院演員孔德虎說:“我們用歌舞、小品傳遞民族團結理念,讓群眾在藝術中增強團結意識。”目前,威信縣已創建省級民族團結示范單位14個,各族群眾同飲一江水、同耕一片田、同唱一首歌,續寫“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故事。

2025年5月28日-灣子苗寨

灣子苗寨。

依托“雞鳴三省”區位與紅色資源,威信縣以“文旅融合+民族團結進步”模式,將紅色旅游與鄉村振興結合。11個精品“紅軍村”串聯成線,扎西庄子上、水田花房子等村落保留長征遺跡,融入民族文化,成為綜合旅游目的地。

在水田鎮灣子苗寨,紅軍長征步道穿村而過,千年紫薇古樹、“人字形”石牆、苗族老祖屋與民俗活動吸引游客紛至沓來。

截至目前,威信縣建成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1個、AAA級景區3個,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帶動農家樂、文創商鋪發展。2024年,全縣接待游客347.13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36.92億元。

如今,威信縣以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為紐帶,推動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以“紅色扎西·勝利起點”為底色,書寫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新篇章。(姜航、徐紅 文/圖)

來源:威信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