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景邁山論壇舉行
專家學者雲南普洱共話“茶藏古今 道通天下”

人民網瀾滄9月28日電 (記者虎遵會)9月27日,2025年第五屆景邁山論壇在雲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舉行。本屆論壇以“茶藏古今 道通天下”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國內外文化遺產保護、考古學、茶產業、文化研究等領域的200余位專家學者與業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茶文明的源流、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之道。
論壇開幕式上,普洱市委書記李慶元發表了題為《茶藏古今 道通天下》的主旨演講,對論壇主題進行了多維且深刻的闡釋。他指出,普洱作為世界茶源,普洱茶的歷史演進深深融匯於中國歷史、中華文明與中華民族的發展長河之中,見証了歷史的興替、中外文化的交流與古今的變遷,是中華歷史文化的瑰寶與精華所在。
李慶元深入剖析了“茶藏古今”所蘊含的三重歷史進程。其一,普洱茶承載了普洱乃至邊疆地區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並最終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厚重歷史﹔其二,它記錄了茶馬古道如何推動普洱從傳統農耕文明邁向商業貿易文明的關鍵轉型﹔其三,它體現了當地人民從朴素的自然崇拜、生存智慧,發展到今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建設生態文明的創新實踐。他指出,茶馬古道作為重要的國際貿易與文化通道,不僅促進了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聯系,增強了文化認同與情感認同,也見証了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
談及“道通天下”,李慶元表示,此“道”既是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之道,亦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之道。他代表普洱市鄭重承諾,願與各方攜手,共同守護、傳承、利用好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這一世界級瑰寶,在追溯“茶藏古今”中堅定文化自信,在推動“道通天下”中尋求合作共贏,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普洱力量。
在隨后的主題演講環節,與會專家學者分別通過“在文化‘存異’中守護文明多樣性”“大河文明視域下的普洱茶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展望”“古茶樹:茶文明演進的活態見証”等主題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與獨到見解,深化了對茶文明多樣性、遺產保護路徑及古茶樹資源價值的認識。
論壇期間,與會嘉賓還共同見証了以“共護生態、共興產業、共享價值”為核心理念的瀾滄江流域產業聯合體的正式啟動。該聯合體旨在打造瀾滄江流域特色品牌矩陣,推進“農業+文旅+文創”深度融合以激活產業協同,構建“生態打底、文化賦能、產業協同”的現代產業生態。
現場,來自瀾滄江流經雲南七個州市的少數民族代表庄嚴宣讀了《瀾滄江宣言》,表達了瀾滄江流域各族人民共同保護母親河、傳承優秀文化、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決心與共同願景。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作為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其“林茶共生,人地和諧”的千年農耕智慧自2023年成功申遺以來,日益受到全球矚目。景邁山論壇自2018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五屆,始終秉持以茶會友、以論促產的宗旨,匯聚全球智慧,持續為普洱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與茶文化的國際交流合作注入強勁動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