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東線引黃工程入庫段試通水成功

9月29日,在黃河干流右岸的陝西省神木市馬鎮鎮葛富村,隨著中國水電十四局承建的大禹溝一級泵站機組平穩啟動,黃河水經兩級泵站提水加壓,穿越10座明流隧洞、7座暗涵與7座渡槽,順利匯入黃石溝水庫,標志著榆林黃河東線馬鎮引水工程入庫段試通水任務圓滿完成。
渡槽。
榆林東線引黃工程是榆林水利發展史上投資規模最大、輸水線路最長、引調水量最大的水利工程,是榆林實施國家水網建設戰略,協同構建國家陝西水網榆林橫線的骨干水網工程,是破解榆林水資源瓶頸制約、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項目於2017年10月正式啟動,2019年9月19日開工建設,中國水電十四局承建黃河取水樞紐、一二級泵站及范圍內相關工程。面對復雜地質條件和輸水安全挑戰,從黃河岸邊的取水樞紐建設,到兩級泵站的協同提水攻關,再到綿延穿越黃土高原的輸水線路鋪設,項目團隊科學組織、攻堅克難,充分依托深厚的技術底蘊和成熟的項目管理經驗,成功攻克了一系列技術與管理難題,有力保障了工程安全、質量、進度等各項目標的圓滿實現。
二級泵站。
試通水階段,項目團隊強化“監測、調度、應急”三位一體保障:110千伏開關站與10千伏電氣設備實現零差錯運行,流道充水、泵組帶水調試等20余項試驗一次達標,全過程安全監測數據均處於可控范圍。“每一個參數達標,都是對工程質量的直接檢驗。”項目負責人表示,此次試通水不僅驗証了系統聯動能力,更為后續全線貫通積累了實操經驗。榆林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757立方米,水資源短缺曾是高端能化基地建設的“攔路虎”。
工程建成后,每年2.5億立方米的黃河水將精准輸送至神木窟野河河谷區、錦界工業園等四大工業片區,不僅能滿足工業生產需求,更將通過水資源優化配置,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區域產業升級提供堅實支撐,徹底改變以往“靠天取水”的被動局面,成為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的生動實踐。(牛紀奎、麻慶瑤 文/圖)
來源:中國水電十四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