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文旅消費出新 夜間經濟火熱

2025年08月17日08:19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游客在昆明市文明街品嘗野生菌。陳飛攝

近日,昆明夜間人氣最高的地方,非滇池東西兩岸的綠道一帶莫屬。咖啡品鑒交流、后備箱集市、夜間光影藝術、雲端音樂派對……2025滇池國際咖啡文化嘉年華系列活動讓夜晚綻放別樣光彩。“如此規模和熱度的夜間活動讓我大開眼界,我在這裡不僅結識了全國乃至世界的朋友,還發現了‘咖啡+旅居’的巨大市場潛力。”來自四川的民宿主理人李敬波說。

今年以來,以夜間消費為代表的文旅業態推陳出新,豐富著“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打響了雲南特色夜間經濟品牌。全省各地發揮比較優勢,學習先進經驗,把政府有效引導與企業有力作為結合起來,繁榮夜間文旅消費,為文旅高質量發展和全方位擴大內需注入新動能。

夜幕降臨,作為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的昆明老街南強街巷人頭攢動,洋溢著濃濃的煙火氣。在夜間經濟帶動下,該區域延續強勁發展態勢,上半年,實現營收11.70億元,同比增長9.28%,日均客流量超4萬人次,帶動就業超3000人。

這個暑假,到昆明度假的陝西游客李夢專門選擇了市中心的一家民宿,幾乎每晚都在昆明老街、南強街巷片區度過。“這裡吸引人的關鍵,在於內容多元且特色鮮明,既好玩又耐玩。”李夢說,小鍋米線等老字號美食、東南亞咖啡等異域風味、馬家大院《雷雨》《原野》等庭院劇目、“遇見雲南”夜間民族特色廣場舞等活動,讓每個夜晚的體驗都不重樣。

“昆明老街南強街巷一直是五華區激活夜間經濟、釋放文旅消費潛力的核心載體。我們以特色餐飲、文化體驗、消費場景為三大核心驅動力,匯聚40余個特色餐飲品牌,涵蓋美食文化、街頭藝術、文創產品、非遺展示等多元業態,持續煥發夜間經濟活力。”五華區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夜間文旅消費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配套管理與服務的跟進。近日,首屆“和和美美”特色文化季在麗江古城拉開帷幕,全省16個州市的歌舞和雲南特色民族打跳串燒輪番上演,氛圍拉滿。與此同時,景區夜間旅游服務保障網越織越密:60余名志願者堅守崗位,提供旅游咨詢、客流疏導等服務﹔提高垃圾清運效率,確保垃圾日產日清﹔古城內30個文化院落將開館時間延長至晚上10點,其中的非遺體驗、藝術空間、民俗文化讓夜游更有韻味。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14個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接待游客1.07億人次,同比增長10.2%﹔實現營收181.02億元,同比增長8.3%。“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廳等8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推動雲南夜間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包含打造夜間文旅經濟標杆城市、建設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創新‘遇見雲南’產品、豐富夜演產品供給等14條舉措,全力創新培育夜間文旅經濟新增長點。”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夜間經濟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拓展了文旅場景,對於提振消費、增強城市活力有非常積極的作用。”雲南大學工商管理與旅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懿說,雲南氣候宜人,可有效延長夜間戶外活動時間,同時,自然和文化資源富集,生態優美、民族節慶豐富,為打造代表性夜間文旅項目提供了強大內核,值得深入挖掘。

“從相關舉措看,目前雲南發展夜間文旅經濟的思路和布局非常清晰。在推進中還有一些問題需要注意,才能更好地促進‘流量’向‘留量’轉化。”楊懿建議,在延長景區、文博場館開放時間的基礎上,可考慮推出更多夜間活動,如夜間博物館、夜間動物園,並對應延長公共交通的運營時段,滿足游客出行需求﹔建立市場化獎補機制、發放專門的文旅消費券,從供給和需求兩端激發夜間經濟活力﹔更新監管機制,對夜市外擺等發展中出現的新業態、新模式實行審慎、包容性監管,優化審批流程,建立安全衛生等風險監測機制,提升應急響應能力。(記者 朱海)

(責編:木勝玉、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