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文旅

機遇與挑戰並存,中國電影走向何方

2025年08月08日08:47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機遇與挑戰並存,中國電影走向何方

  今年是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當下,電影藝術、技術、產業和傳播方式快速變化,機遇與挑戰並存。8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5位電影行業從業者交流對推動電影高質量發展的思考。

  電影“暑期檔”佳作頻出,《南京照相館》導演申奧表示,在日常的創作當中,他注重對社會題材的發掘,同時也比較擅長用現實主義手法構思劇情、拍攝電影。“我認為電影不僅是一個娛樂產品,更是一種傳播社會價值、傳遞正能量的工具。”

  申奧說,《南京照相館》講述了1937年在南京大屠殺背景下,幾名普通市民為了將侵略者的罪証照片公之於眾,與侵略者斗智斗勇的故事。“希望這部影片可以讓觀眾在光影當中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雋亮相見面會時,還帶著一個特別的“朋友”——最近上映的電影《浪浪山小妖怪》周邊毛絨玩偶“小豬妖”。“小豬妖是《浪浪山小妖怪》主角之一。這部電影講的是小豬妖成立了一個‘草根取經團’,冒充唐僧師徒4人一路取經、自我成長的故事。這是一部動畫片,也是寫給我們當代成年人的寓言。小豬妖和我們一樣,懷揣夢想,通過堅持和努力活出了自己喜歡的樣子。”

  王雋說,自己是看著上影的故事片、上美影的動畫片和上譯廠的譯制片長大的。“能夠在承擔著光榮的中國電影傳統和歷史的地方工作,我感到十分自豪。”

  追光動畫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制片人、動畫師宋依依介紹,她擔任制片人的項目有2023年上映的《長安三萬裡》,今年暑期上映的《聊齋:蘭若寺》,以及正在制作、預計明年暑期和大家見面的《三國第一部:爭洛陽》。“在追光,我們有一個大家一直堅持的理念,就是中國團隊為中國觀眾講述中國故事。懷揣這樣的初心,我們立志做出世界一流的動畫電影作品。”宋依依說。

  如今面對短視頻、微短劇等碎片化信息傳播的競爭,電影如何繼續保持特點、發揮優勢?

  申奧認為,電影能給觀眾帶來大銀幕沉浸感、強烈的畫面特效沖擊感和獨特的視聽體驗等,同時還具備無法替代的社交屬性。“我們作為電影工作者,要拓寬電影受眾的圈層、年齡、地域等,吸引更多觀眾走進電影院,引發觀眾的深度思考,以及對人性更細膩的認識。”

  站在影院經營者的角度,貴陽越界影城董事長兼總經理陳開放認為,面對挑戰,電影行業可以做好以下3點:第一,沉浸式觀影體驗是核心競爭力,要通過不斷的技術升級,強化大銀幕的聲畫優勢﹔第二,強化影院的社交屬性,通過豐富的活動等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第三,做好“票根經濟”,結合“電影+文旅”“電影+美食”“電影+體育”等,滿足觀眾多元化的體驗需求,促進電影和各個產業的融合發展。

  電影行業從業者也提到了AI對電影制作的賦能作用。

  墨境天合無錫數字圖像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魏明表示,AI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新技術,也是一種手段,但是始終要由人來進行控制。人在控制的過程中,輸入的是情感、審美和自己的體驗。

  魏明提到,他們公司成立了人工智能部門。“我們要不斷更新和擴充對AI認知的邊界,讓AI工具更好服務於電影生產,通過AI技術,為電影創作提供更多可能性和延展性。在制片管理層面,我們也正在努力把人工智能融入電影項目中。”(沈杰群)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