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推進實施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

近日,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雲南省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實施方案任務清單》(以下簡稱《清單》)。《清單》明確,將在昆明等具備條件的城市,5年內累計開工建設5000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以推進實施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
《清單》提出實施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提升行動、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等5項行動。其中,在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方面,雲南將進一步拓寬城鎮落戶渠道,持續鞏固全省城鎮地區戶口遷移政策全面放開成果,推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全面落實戶口遷移、出生落戶和出具戶籍類証明等“跨省通辦”,加快實現由兩地跑到一地辦、由一地辦到線上辦,逐步擴大電子証照在戶籍業務中的應用。推動居住証制度和戶籍制度有機融合並軌,推進居住証與身份証功能銜接,不斷擴大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范圍。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多元化住房保障體系,包括繼續做好農業轉移人口住房保障工作,加大農業轉移人口經濟可承受的小戶型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將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納入城鎮住房保障范圍。在昆明市等具備條件的城市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5年(2025年—2029年)累計開工建設5000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在2029年以前取得階段性進展,並持續推進。同時以昆明市為試點,鼓勵有條件的州(市)積極推動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
在縣域經濟促就業提升行動方面,雲南將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包括制定印發推動新時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分類引導各地因地制宜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打造一批產業主攻方向清晰、辨識度高的農業、工業、文旅、強邊縣。深入實施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培育打造綠色鋁、硅光伏、新能源電池、新材料、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產業集群。強化產業園區載體功能,推動全省開發區提質增效,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申報設立省級開發區。建立健全以畝均營業收入等指標為重要考量的分類指導評價體系。積極推行工業項目“標准地”改革。構建園區“頂層設計—開發建設—招商引資—運營管理”的專業化、立體化發展模式,提升核心競爭能力。健全產業跨區域新布局激勵機制,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主動承接好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推廣飛地經濟、托管運營等產業合作模式,“一事一議”構建產值、GDP、稅收分成指標等利益共享機制。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一段時間,雲南省圍繞“進得來”“願進來”“留得住”“有配套”,持續破除體制機制堵點、強化政策措施保障,推動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2012年的38.47%提升至2023年的52.92%,實現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鎮的歷史性轉變﹔城鄉發展差距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從2012年的3.89:1下降到2023年的2.66:1。在“進得來”方面,雲南省城鎮地區戶口遷移政策全面放開,居住証制度全面實行,昆明市主城區落戶限制全面取消,在全國22個超大特大城市中,是8個率先放開的城市之一,全省近2000萬人落戶城鎮。在“願進來”方面,雲南依法保障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深入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全省累計確權登記辦証877.4萬戶、確權登記土地面積1.1萬畝,進城農民工的后顧之憂得到有效解決。在“留得住”方面,雲南加快發展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和口岸經濟“三大經濟”,持續壯大城市產業規模,為進城農民工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推進進城農民工與城鎮戶籍勞動者享有平等的就業機會,“十四五”以來,開展農業轉移就業勞動者培訓38萬人次。(廖興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