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奏響豐饒曲
——雲南推進高原特色農產品出山

游客在昆明市海洪莫奈花園參觀、游覽。新華社發
保山市昌寧縣柯街鎮聯合村的柑橘林。徐鑫雨攝/光明圖片
昆明市雲天化晉寧花卉產業現代化示范園。徐鑫雨攝/光明圖片
工作人員在楚雄州能禹蔬菜批發交易市場搬運洋蔥。徐鑫雨攝/光明圖片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從“賣一斤豆子買不起一杯咖啡”的窘迫,到咖啡精品率達31.6%,精品咖啡遠銷歐美市場﹔從種不出、種不好牛油果,到優質牛油果遠銷海外﹔從雲菜隻在“山裡轉”,到被端上北上廣餐桌……雲南的高原特色農產品為什麼能逆襲?又是如何突破“深閨困境”,打出“特色牌”的?
202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指出,要加快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和文旅產業,促進產業增值、企業增效、群眾增收。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做好“土特產”文章,發展林下經濟,促進鄉村特色產業延鏈增效、聯農帶農,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近年來,雲南做強“雲品出滇”,打出“品種培優、品牌塑造、展示推介”組合拳,雲花、雲咖、雲茶、雲菜、雲果等一批“雲字號”產品叫響市場。一批批雲南高原特色產品實現從“土疙瘩”到“香餑餑”的華麗轉身。
品種培育,“優”中更“特”
地處我國西南邊陲的雲南,最高海拔6740米、最低海拔76米,囊括多種氣候類型。這種低緯度、高海拔的“一高一低”形成了發展現代生態農業體系的良好條件——熱帶山原。有專家說,雲南的氣候類型絕無僅有,雲南各種作物都能種,都能種得好。
雲南是全球最適合種植花卉的區域之一,強烈的紫外線造就了雲花艷麗的色澤。2024年,雲南全省花卉種植面積達195萬畝,其中鮮切花種植面積35萬畝,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面對自然的饋贈,如何依托氣候“做加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樣培育出更多我國自己的、更受消費者喜愛的花卉品種?雲南花卉產業正以科技賦能交出答卷。
2022年,中國農業大學與雲天化合作共建中農大—雲天化花卉聯合研究中心,並成立了全國第一家花卉科技小院,為雲花產業提供科技支持。科研團隊創新研發壓差快速預冷技術等鮮花採后處理技術,將貯運到消費者手中的鮮切花瓶插保鮮期從3∼4天延長至7∼8天。
雲天化晉寧花卉產業現代化示范園內,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高俊平帶著學生穿梭於月季花田間,一一查看月季新品種的生長情況。“目前團隊培育出的‘菲韻’和‘冰茶’月季新品種,抗衰老、耐貯運,頗受市場歡迎。”高俊平說。
雲南花卉廣為人知,另一個特色農業也闖出了名堂——這裡有全國規模最大的牛油果種植基地。普洱市孟連縣位於北緯22°附近,與牛油果原產地墨西哥緯度相近,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加上適宜的光照和雨量,是牛油果的“理想種植地”。然而,長期以來,被譽為“森林奶油”的牛油果被國外市場壟斷,在中國一直未能形成規模種植。
必須打破國外壟斷,讓國人吃上國產牛油果!
2007年,孟連縣引進普洱綠銀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試種牛油果,歷經七年“摸著石頭過河”般探索,終於試種成功,並形成規模化種植。當首批國產牛油果問世,總經理祁家柱捧著墨綠渾圓的果實激動不已:“孟連在傣語中意為‘尋找到的好地方’,我們真找到了種牛油果的樂土!”
此后,孟連縣委、縣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成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建立“黨組織+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編制《牛油果良種與豐產栽培技術規程》和《牛油果質量標准》。2024年產季,孟連縣牛油果產量達1.95萬噸。
如今,12萬畝牛油果樹在孟連的山間綿延,挂果期滿山翡翠般的果實搖曳。孟連成為國內牛油果市場重要的貨源地,種植牛油果也成了富民增收新興產業,帶動產業區脫貧人口戶均增收1.5萬余元。
“我家從2016年開始種牛油果,眼看著果子挂枝頭、訂單飛進門,又在原有6畝基礎上擴了7畝!”孟連縣芒信鎮芒信村村民扎克說,自己既做種植又做電商銷售,一年有10萬元收入。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雲南高原特色農業走出一條進階之路。通過建設36個省級種業基地,雲南在花卉、咖啡等特色作物育種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以農產品品質叫響市場,推動高原特色農業向“特而強”“優而精”邁進。
集鏈成群,向“深”發力
早上九點,人頭攢動的斗南花市裡,膠帶的嘶啦聲、商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鮮花商李艷扯著嗓子吆喝:“要花的老板速度啦,空運發出,兩天到家!”她身后五彩繽紛的鮮花,即將啟程奔赴全國各地。
從昆明市晉寧區、楚雄州姚安縣等地的花卉種植基地,到昆明市呈貢區斗南花卉市場的國家級花卉交易市場和花卉拍賣中心,再到花卉物流,小小鮮花,在雲南有著長長的產業鏈。如今,雲南花卉產業每年帶動19萬戶花農平均增收5萬元以上,輻射帶動100多萬人就業創業。“美麗產業”正成為造福群眾的“幸福產業”。
近年來,雲南在開遠、晉寧、紅塔等區域布局花卉產業園,整合企業資金、科研力量與市場渠道,構建“現代拍賣+傳統批發+電商交易”的多元銷售體系,依托“航空+冷鏈+高鐵”立體運輸網絡,形成覆蓋全國的鮮花流通格局。2020年,雲南花卉產業成功入選全國首批5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名單。目前,雲南累計創建7個國家級特色產業集群、7個現代農業產業園、55個農業產業強鎮。
花卉“飛”向全國,咖啡則“飛”向了全球。如今,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賞味來自雲南保山市隆陽區潞江鎮新寨村的豆子早已成為現實。可誰能想到,十多年前這裡的咖農還困在“採一斤鮮果都要賠一塊錢”的窘境裡,生豆收購價格“低到塵埃裡”,村民背著咖啡鮮果下山,稱完重卻直嘆氣:“採咖啡,不如出去打工。”
“賣生豆,處於價值鏈底端,怎能賣出好價?”2018年,雲南發布了咖啡產業發展綱領性文件,產業發展目標從農業原材料產地轉向打造精品咖啡產品,建立雲南咖啡標准,提升議價能力。2022年,雲南又通過政策引導,提高咖啡精品率,以品牌建設延伸產業鏈。
新寨村黨總支書記王加維現在說起話來底氣十足:“咱不光賣豆子,更賣風景!城裡人愛往山裡鑽,我們就把咖啡園變景區!”
如今的新寨村,建起了咖啡庄園,自家品牌豆飄香全國。游客跟著咖啡師體驗“從種子到杯子”的全流程,國際咖啡商人專程來尋豆,咖啡沖煮大賽上香氣氤氳。從賣生豆到賣場景,雲南咖啡產業形成了集種植、加工、展銷、觀光等於一體的產業鏈。2024年,雲南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超過2.3︰1,茶葉精制率穩定在75%以上,咖啡精品率達31.6%。
雲南高原特色農業正突破傳統“賣產品”的定式,圍繞品牌、品質,做好延鏈補鏈強鏈文章,上中下游產業配套銜接,構建一系列高質量產業聯盟。
品牌推介,出山入海
過去一年,雲南咖啡、鮮切花出口額居全國第一位﹔72%的蔬菜銷往全國150個大中城市,水果外銷量達65%﹔農產品出口額191.7億元,居西部省份第一﹔雲南牛油果、德昂酸茶首次實現出口……一組數據彰顯了“雲品出滇”的實力。
“雲品出滇”,離不開品牌打造。中國—南亞博覽會上,多種多樣的雲品驚艷亮相﹔昆明國際花卉展上,雲花爭奇斗艷﹔普洱茶國際博覽交易會上,雲茶飄香四溢……雲南通過大型展示推介活動,搭建優質雲品走向渠道端和消費端的橋梁,提升品牌影響力。
雲南持續推進全國重要“菜籃子”供應基地和全國中高端水果一流產區建設,自2018年以來持續開展雲南省“10大名品”評選表彰,推進品牌集群化發展﹔深入實施農業精品品牌培育計劃,截至2024年,昭通蘋果、普洱茶、保山小粒咖啡等7個區域公用品牌入選全國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名單。
在楚雄州武定縣插甸鎮芸嶺鮮生高原特色有機農業產業園,一座座標准化蔬菜大棚下孕育著十字花科葉菜、茄果類有機蔬菜。“一次省裡的產銷對接會,讓這些有機蔬菜找准了銷售渠道,成功銷往全國一線城市大型商超。”雲南芸嶺鮮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武定分公司副場長李麗聰介紹,芸嶺鮮生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雲南“10大名品”獲獎企業,在雲南擁有6大核心產區,通過對雲南高原特色優質有機食材深度開發,助力“雲菜出滇”。
“雲品出滇”,離不開多方協同發力。雲南省商務廳“坐診接訴”解決企業發展難題,出台外貿穩進提質系列舉措,牽頭成立“雲企出海聯盟”,發力海外雲品推介﹔昆明海關與交通運輸部門建立農產品出口“綠色通道”協調機制,率先實現“一次查驗、兩家互認”,服務特色雲品“快進快出”、大宗商品“優進優出”。
雲南不斷拓寬雲品銷售渠道,加強與大型電商平台在促消費領域的合作,目前已建設80個省級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數量居全國第一位。2024年,雲南全省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487.99億元。
高原特色農產品曾經苦於“山裡轉”,如今乘著電商快車銷往全國各地,萬千“新農人”輕點手機就能讓山貨生金。鄉親們都說:“雲品走俏大江南北,這日子越來越有奔頭喲!” (本報記者 徐鑫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