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麗江:傾聽茶馬古道的歲月回響

記者 李茂穎
2025年03月24日08: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麗江古城與玉龍雪山交相輝映。馬登科攝

  游客在麗江古城內游覽。漆素群攝

  麗江古城四方街上,當地居民和游客一起“打跳”。馬登科攝

  雲南麗江古城,依山傍水,隨坡就勢、沿水布局,與周邊構成了“山、城、田相連,水系遍布”的格局。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行走其間,可以感受農耕文化、茶馬古道的歷史以及城鎮發展留下的脈絡。

  踏入古城四方街,游人比肩接踵,孩童嬉戲打鬧。在這座沉澱了數百年歲月的古城裡,厚重的歷史、絢麗的文化、美好的生活共同交織出一首悠悠長歌。

  民俗文化傳承不息

  沿著巷道從四方街穿過科貢坊的大門,天地院就隱匿在小巷的深處。

  這裡是典型的納西族傳統院落,採用了“三坊一照壁”的傳統建筑結構,迄今已經有近200年的歷史。天地院的負責人和學光,正悉心打理著庭院中的花草。

  一進入天地院,正房堂屋的房門映入眼帘。房門由六扇可開可合、可裝可卸的長條形隔扇構成,又被稱作六合門,中間的四扇門雕刻著四季花卉。“門上雕刻著四季。”和學光說。

  納西民居天井的地面,常以鵝卵石與瓦片鋪就,紋理間盡顯古朴。和學光鐘情於用草木花卉來裝點院子,從古城周邊找來不少盆栽,四季更迭,小院綠意不減。房前屋后,花香馥郁,滿是詩意。

  麗江古城內的民居,大多是天地院這樣的院落式建筑,多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進兩院的格局。整個古城,從城市布局到民居設計,無不彰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從高處俯瞰,麗江古城並不追求方正規整,城鎮布局隨形就勢,高低錯落的屋頂輪廓勾勒出不拘一格的線條。近年來,麗江持續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和活化利用,堅持保護第一、修舊如舊,恢復性修繕了具有歷史文化保護價值的傳統民居299戶、院落236個。

  一座“活著”的古城,絕非僅有古老建筑,更在於傳承不息的民俗文化。在天地院裡,人們可以觀看納西原生態歌舞、書寫東巴象形文字。古城中像天地院這樣的院落,大大小小有30多處。“一切都與昨天有關,一切更與今天有關。”天地院“茶馬記憶”展廳裡的這句話,道出了古城的生機。

  古老的供水系統沿用至今

  在玉龍雪山的一片銀白映襯下,麗江古城更顯寧靜。

  冰雪融水化作河流,穿城而過。水,是麗江古城的“血脈”,數百年來靜靜滋養著這裡的一草一木。

  麗江古城擁有古老而精巧的供水系統,水系為古城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靈動,至今仍發揮著作用。

  漫步古城,百橋橫跨、千巷縱橫、清溪環流,“小橋流水人家”被具象化為真實的生活場景。“古城的特點,就在於依河布街,家家戶戶門前有河、屋后臨渠,跨河筑樓、引水入院。”麗江古城博物院(木府)講解員和茂蝶說。

  放水沖街,是四方街一道獨特的“風景”。這一習俗從茶馬古道興盛之時一直沿襲至今。西河水位略高於四方街,岸邊開鑿引水口,搬開可移動的條石,汩汩流水便順著地勢而下,沖走青石板街道上的塵埃。

  麗江也被稱為“橋城”。350多座橋梁,寬窄各異,既有石砌的拱橋,也有簡易的木橋,很多橋的歷史都在數百年以上,橋上都是歲月留下的痕跡。橋不僅溝通起街巷與民居,也是人們歇息乘涼、買賣小吃的場所,由此孕育出麗江獨特的“橋市”文化。從四方街市延伸出去的大石橋,曾經是麻布買賣的集中地,見証著幾百年裡古城的商旅往來、市井煙火。

  如今的大石橋,成為往來游客青睞的取景地。古橋、流水,與身著民族服飾的游客一道,構成一幅幅充滿活力的畫面,延續著麗江古城的浪漫與風情。

  文化地標聆聽百川匯流

  “一座土司府,半部民族史”。木府萬卷樓前的這10個字,將邊地古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娓娓道來。獅子山拱衛、護城河縈繞,木府的選址與布局十分講究。作為麗江木氏土司府的衙署,木府始建於明代,后來歷經多次擴建和修繕,形成了現有的建筑群布局,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等沿中軸線依次排開。歷經400多年風雨的木府,作為麗江古城中的重要文化地標,聆聽著各民族百川匯流向前的歷史回響。

  木府旁的牌坊上寫著“天雨流芳”4個大字,漢語取“天降芳雨,潤澤百姓”之意,而在納西語中意為“去讀書吧”,由此可見當地各族群眾對讀書教育的推崇。“斗拱是典型的漢族建筑工藝,門窗上的雕花雕刻又體現了納西族傳統建筑工藝,藏族建筑工藝也融入其中。”站在萬卷樓前,和茂蝶說。

  麗江古城涵蓋了作為茶馬古道重鎮的大研古城、從農耕文明向商業文明過渡的“活標本”束河古鎮、有著原生態納西村落的白沙古鎮,融匯了漢族、白族、彝族、藏族、納西族等多民族文化特色。作為一座沒有城牆的古城,麗江古城以包容與開放的姿態,歷經文化的交融與碰撞,源源不斷地孕育出充滿魅力的文化新形態。

  古城中,臘排骨火鍋等美食獨具特色,普洱茶香氣四溢,還有不少游客端著一杯雲南小粒咖啡。夜幕降臨,四方街迎來了它最迷人的時刻。納西古樂在街巷中回響,裊裊余音吟詠著往昔的歲月。不遠處的廣場上,民謠悠揚,吉他聲與歌聲一道,講述著麗江古城今天的故事。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