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會澤發現3.9億年前銅都魚

2025年03月24日08:38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雲南會澤發現3.9億年前銅都魚

23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朱敏院士團隊發現了一種產自雲南曲靖會澤縣約3.9億年前的胴甲魚類新屬新種——凹甲銅都魚,不僅確立了圖巴魚科的合理性,還進一步厘清了胴甲魚類的系統發育關系。相關成果刊發在國際期刊《瑞士古生物學雜志》上。

會澤縣因3000年前就開始大規模銅礦開採冶煉,被稱為“天南銅都”。此次新發現的胴甲魚類新屬種因此命名。銅都魚所屬的胴甲魚目隸屬於盾皮魚綱,是約4.2億至3.6億年前泥盆紀最為多樣化的脊椎動物類群之一。

以往研究中,胴甲魚類的顱頂甲基本模式表現出高度一致性,均由前中片、側片、后緣片、后鬆果片、副頸片與頸片構成。然而,此次凹甲銅都魚正型標本的發現証實了圖巴魚科缺失后緣片的猜測,其完整保存的頭部呈現出獨特顱頂甲模式。此外,銅都魚還具有較寬眼眶與軀甲背側脊不發育等特征。

研究團隊對胴甲魚類的特征矩陣作了深入梳理與補充,細化種為最小操作分類單元,補充了11個新特征,建立了目前最詳盡的胴甲魚類特征矩陣。基於該矩陣的發育分析結果表明,銅都魚所屬的圖巴魚科,被置於溝鱗魚類的基干位置,構成了一個全新支系。

銅都魚的顱頂甲缺少后緣片,這是其最為顯著的特征之一。同時,它還具有等腰梯形前中背片、三叉前眶凹、側片上扭曲的眶下感覺線、無眶面頸片、寬窄適中的眶窗、前中背片重疊側背片、前中背片后緣凹陷、無脊軀甲以及大型腋孔等特征。

此次研究也再次鞏固了雲南曲靖“古魚王國”在泥盆紀時期作為全球魚類輻射演化中心的重要地位,為理解古魚類演化提供了新視角。 (記者趙漢斌)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