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文旅

拉祜!拉祜!

徐浩亮
2025年03月21日08:3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拉祜!拉祜!

  坐落在老達保村寨口的石刻上記錄著拉祜族經典民歌《快樂拉祜》,用歡快的音符迎接每一位遠道而來的游客。

  徐浩亮攝

  作者一行與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李石開(右二)在拉祜族聚集村寨老達保合影。

  賈張水攝

  夜已深,一行四人沿國道前行,目的地是不遠處山上的一座小村庄——雲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拉祜族聚集村寨老達保。

  山路彎彎繞繞,所幸每個轉角處都有光亮。我們來到一家音樂主題民宿。民宿主人是當地村民小組組長,年過六十,個頭不高,皮膚已晒成大地色,堆滿笑紋的國字臉上鼻梁高挺,深陷的雙眼神採奕奕。那時我們還不知道,即將與這位老先生展開一場怎樣的傳奇之旅。

  木質結構、民族裝潢、傳統干欄式建筑﹔庭院寬敞、主客共享、上下兩層錯落著六七間客房。老先生帶領我們參觀房間內的智能化陳設,大娘得知我們沒吃晚飯,趕忙親自下廚,廚房裡霎時熱氣騰騰,升起夜半村落裡唯一的炊煙。等待用餐之隙,普洱茶早已備好。甫一落座,洋溢的熱情便將我們包圍。

  他叫李石開,是村裡的致富帶頭人、藝術團團長,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蘆笙舞”代表性傳承人。他聲情並茂地講述起從師學藝的前半生,言語間盡顯熱愛。轉而他又用普通話教學拉祜族本土方言,傳授民間創世史詩《牡帕蜜帕》——一部記錄拉祜族“開天辟地”神話傳說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李石開膝下三子早已成年,小女兒李娜倮接過非遺傳承的衣缽,十余年來創作了30多首拉祜族歌曲,她帶領藝術團走出拉祜、走進劇院、登上春晚,更應邀赴國外演出,讓快樂拉祜的歌聲飄向世界。李石開細數著過往的演出片段,訴說著拉祜村落、民族文化的變遷以及拉祜族與音樂的不解之緣。意興濃處,他一人分飾四聲部唱起小女兒的代表作《快樂拉祜》,並約定明早帶我們去村裡參觀。

  席間,我們相見恨晚,明明只是一壺清茗,卻喝出了酒過三巡的豪情。

  晨曦初現,老達保村清淨如昨,一如初見。昨夜為我們下廚的大娘正坐在屋檐下的角落,操持著祖上傳下來的家什,兀自紡線織布,編織著獨屬拉祜族的藝術圖騰。李石開如約帶領我們沿著村中小路,拾級而上,一路走過蘆笙坊、陀螺坊、藝織坊、舂香坊,所到之處皆是如數家珍的講演,強烈、真摯且深沉,情不自禁時還總要吟唱起來,忽而是《快樂拉祜》,忽而是《婚誓》。

  隨后,我們來到刻有十二生肖和拉祜族創世圖騰的中心廣場,又稱表演廣場。當地人說這裡是“金錢滾滾來”的地方。每逢旅游旺季,村裡的合作社就會開門迎客,廣場上更是分外熱鬧,蘆笙舞、擺舞、吉他彈唱、無伴奏合唱等民俗表演吸引著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李石開頗為感慨地說:“幾年前的老達保還是泥巴路、土路,單從村裡走下山就需要兩個多小時。后來我們文化致富,藝術團、歌舞隊走出小山村,登上大舞台。村裡新建了柏油路、石板路。現在旅游也熱起來了,節假日會迎來更多游客!”

  深處山林中的老達保,119戶人家、503名居民,近半數都能歌善舞,每人照看著七八畝茶園。不遠處,男女老少圍坐談天、歡聲笑語、樂得清閑。日近晌午,大娘特地抓了一隻“走地雞”,執意要用特色美食“雞肉稀飯”為我們送行。李石開一家的陪伴令我們得以懷著最虔誠的敬意,還原老達保最本真的樣貌,探尋拉祜族人最深沉的文化底色。今日的老達保,每一幀都是鄉土人情。

  文化的傳承需要熱愛,走心的旅行需要傾聽來自腳下土地的召喚,沉睡的村落總會迎來下一個節日的喚醒。幸而在老達保,藝術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藝術,自然質朴又恰如其分。幸而在老達保,熱愛與珍視代代相傳,傳統文化的根脈一直被悉心守護。鄉村旅游富裕了村落、點亮了生活,也讓更多拉祜族故事經由村民的口述、旅人的鏡頭煥發新生。

  “拉祜拉祜拉祜喲,快樂的拉祜人拉起手來,圍起圈來心兒貼著心﹔拉祜拉祜拉祜喲,快樂的拉祜人,幸福吉祥,吉祥幸福,快樂到永遠”耳邊再次回響起拉祜族的快樂樂章。

  拉祜!一幅敬獻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畫像。拉祜!一封遙寄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的情書。前路並非坦途,但隻要眾人拾柴,下一個轉角處就依然會有光亮。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