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讓“美麗產業”成為造福群眾的“幸福產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麗江現代花卉產業園考察回訪記

2025年03月21日08:25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麗江現代花卉產業園。

  麗江現代花卉產業園工作人員正在對玫瑰鮮切花進行篩選。

  雲南花卉產業前景廣闊,要著眼全產業鏈,從種業端、種植端、市場端不斷深耕細作,讓這一“美麗產業”成為造福群眾的“幸福產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指出

  “雲南十八怪,鮮花四季開不敗。”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條件,讓雲南享有“植物王國”“世界花園”的美譽,催生出美麗的“鮮花經濟”。多年來,雲南鮮切花產量穩居全國第一。全國市場上每10枝鮮切花,就有7枝來自雲南。

  3月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雲南省麗江市考察,第一站走進麗江現代花卉產業園,了解雲南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情況。

  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親臨七彩雲南考察指導。2015年、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雲南,都心系高原特色農業,要求雲南立足多樣性資源這個獨特基礎,打好高原特色農業這張牌,做強高原特色現代農業,這為雲南現代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麗江現代花卉產業園,習近平總書記同現場村民和技術人員親切交流,向他們詢問花卉品種、市場銷路、收入等情況,勉勵大家:“你們這個事業搞得很興旺,符合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祝你們的生活像花兒一樣美!”

  “我給總書記重點介紹了106個品種中的7個”

  一場瑞雪悄然而至,麗江現代花卉產業園銀裝素裹。鱗次櫛比的智能溫室大棚裡,千畝花海比俏爭春。

  2024年,雲南省花卉種植面積穩定在195萬畝左右,農業產值達480億元,全產業鏈產值超過1400億元。其中,鮮切花種植面積35萬畝,鮮切花產量206億枝,均為全國第一,產量相當於給全國人民每人提供了約15枝鮮花,給全世界的人每人提供了2.5枝鮮花。習近平總書記聽了介紹,點頭表示贊許。

  “在展示區,我向總書記介紹了花卉品種。”麗江現代花卉產業園技術負責人楊佳回憶起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的經歷,難掩激動。她說,當天現場共展示了106個花卉品種,前10個品種均為“雲南造”,是由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所研發的自主知識產權品種。

  種子是花卉產業的“芯片”。雲南一手抓國外引進,一手抓自主培育,努力打造我國花卉種業創新高地,目前已獲得新品種國家授權800余個,佔全國授權的47%,位居全國第一。雲南省自育品種市場佔有率從2020年的不到5%提高到了15%,擁有國家觀賞園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全省花卉領域領軍人才及杰出人才團隊佔全國的1/2。

  習近平總書記一邊聽介紹,一邊仔細察看鮮花的形態。

  “我向總書記重點介紹了‘赤子之心’和‘紅船’這兩個雲南自主研發的玫瑰品種,‘赤子之心’這個名字表達了我們本土花卉育種工作者對壯大雲南花卉產業的初心。”楊佳說,除了這兩個自主研發的品種外,還向總書記介紹了輻射帶動群眾增收最廣的紫色玫瑰品種“紫霞仙子”,這個品種的瓶插時間長達45天以上,而普通玫瑰的瓶插期一般為7至15天左右,很受市場歡迎。

  一簇簇、一團團,排成一列的玫瑰花、馬蹄蓮花五彩繽紛,令人目不暇接。一步一花、一步一景,楊佳邊走邊向習近平總書記介紹:“‘雪山’‘高原紅’兩個玫瑰品種,是白色玫瑰品種、紅色玫瑰品種的銷量冠軍。”

  在彩色馬蹄蓮展示區,楊佳向習近平總書記重點介紹了兩個品種——黑色的“黑洞”和白色的“純藝術”。楊佳說,總書記饒有興致地了解了“黑洞”馬蹄蓮的價格、用途等。“所有鮮切花品類裡,隻有彩色馬蹄蓮裡有黑色,售價也比一般馬蹄蓮高了兩倍。”楊佳向總書記介紹,因單價遠高於玫瑰,馬蹄蓮多用於花藝,不單獨作為鮮切花售賣。

  地處低緯高原,垂直氣候特征鮮明,光熱、生物資源豐富,讓雲南成為北半球農業資源最富集的區域之一,為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提供了一方沃土。“麗江的高原氣候很適合馬蹄蓮等球根花卉的種植。”楊佳介紹,目前園區裡量產的彩色馬蹄蓮鮮切花涵蓋白、黃、粉、紫、橙等色系18個品種,年產量約90萬枝,彩色馬蹄蓮畝產值達50萬元,這裡是全國最大的溫室馬蹄蓮種植基地,生產的彩色馬蹄蓮鮮切花佔全國市場份額的90%。

  “總書記對農業如數家珍”

  穿過展示區,習近平總書記一行來到智能溫室2號大棚。

  棚外冰天雪地,棚內溫暖如春,花開正艷。與姹紫嫣紅的玫瑰花一樣引人注目的,還有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的現代化農業設施。

  “總書記非常關心農業,也非常懂農業,對農業如數家珍。”楊佳說,“在溫室大棚玫瑰花種植區裡,總書記了解了智能溫室無土栽培技術原理,還談到了智能溫室大棚的運轉。”

  在大棚裡走完一圈,腳底卻不見泥,這得益於全自動綠色無土栽培技術。麗江現代花卉產業園集育苗、智能溫室大棚、水肥一體化、無土綠色栽培、全程數字化管理系統以及鮮切花採后處理、預冷儲藏等先進技術於一體。楊佳介紹,通過全自動的環境控制系統,全程控制生產環節,能夠將生產時間精准到天,實現生產管理自動化和智能化。

  科技賦能、智能化生產,確保了產業園出產的鮮花A級以上優質率超過70%。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智能溫室大棚通過對回收水採用二級過濾並經紫外線消毒處理的方式,實現肥水循環使用,不向外界排放肥料和農藥,節水率達80%。

  “總書記特別關心在園區工作的周邊群眾收入怎麼樣、來園區上班方不方便。”楊佳說,在大棚內,習近平總書記與現場務工人員親切交談,人民領袖的為民情懷令人感動。

  這些年,習近平總書記每到地方考察,發展特色產業助農增收是他的關注重點。他曾指出,“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產業興旺,鄉親們收入才能穩定增長。”

  從2015年至今,三次雲南之行,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立足多樣性資源這個獨特優勢,打好高原特色農業這張牌。

  十年來,全省上下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把功夫下在“現代化”上,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市場競爭力,讓高原特色農業更“特”更“優”,持續創新聯農帶農機制,讓農民分享更多產業增值收益。

  如何更好推動高原特色農業提質增效?雲南牢固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著力將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氣候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品牌優勢、競爭優勢,持續加力建設特色農業強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雲南省委、省政府瞄准更“特”更“優”,聚焦“1+10+3”重點產業(“1”即糧食﹔“10”即茶葉、花卉、蔬菜含食用菌、水果、堅果含核桃和澳洲堅果、咖啡、中藥材、牛羊含奶業、生豬、鄉村旅游﹔“3”即煙草、甘蔗和天然橡膠),深入實施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隨著一項項政策在雲嶺大地落細落實,以雲茶、雲花為代表的“雲品”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聯農帶農能力不斷增強。

  加快發展特色產業,是為了促進產業增值、企業增效、群眾增收。

  “總書記詢問了我的收入,我告訴總書記,在這裡工作特別開心,現在一個月的收入能有4000多元,旺季可達7000多元。”2號大棚田間組組長和月華是周邊村寨的納西族村民,她笑著回憶,“總書記和藹可親,看到我和工友們正在花田裡採花,主動走上來與大家交流,祝福我們的生活如同納西族的‘和’姓一樣和和美美,大家都非常感動。”

  “總書記贊許雲南花卉做到了全國第一”

  走出智能溫室大棚,永生花展示區的鮮切花加工產品,吸引了習近平總書記的目光。

  “總書記對永生花系列產品很感興趣,詢問了藍色玫瑰擺件、用1300枝玫瑰制作的抱抱熊等產品的價格和工藝。”永生花館導購員王曉說。

  永生花是對鮮切花進行脫水、脫色、烘干、染色等一系列復雜工序后形成的花,可以長時間保存,其出口價格能達到普通鮮花的5到10倍。“永生花產品的質量,也離不開優質的鮮切花原料。”王曉說。

  眼下,園區正積極招商引資,引進優質企業發展鮮切花加工,現已推出玫瑰花、馬蹄蓮、蒲公英等系列永生花產品,全產業鏈打造“麗江de花”永生花系列品牌。

  離開永生花產品展示區,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玫瑰花分級包裝生產線,察看篩選、分級到包裝、發貨的全流程,對鮮切花通過物流及時外銷表示肯定。

  目前,園區規模種植了48種玫瑰鮮切花,年產量3956萬枝。“園區裡出產的鮮切花,有四成出口。”楊佳介紹,依托附近的麗江機場,這裡的鮮切花等產品可以空運直達北、上、廣等城市,實現36小時內送達,產品銷往日本、越南、俄羅斯等國家。

  “一束花”,映射出彩雲之南的經濟活力。

  42年前,昆明市斗南村村民種出了第一批上市銷售的劍蘭,拉開了雲南花卉產業蓬勃發展的序幕。如今,“雲花”在全國乃至全球美麗綻放、花香四溢,全國唯一國家級花卉市場——斗南花卉市場,花卉拍賣交易規模亞洲第一,日均交易鮮花約3000萬枝,聯結2200多家花卉企業、1000多家物流企業、35萬多家花店。從竹棚土栽到智慧農業,雲南花卉產業形成了完備的全產業鏈體系。

  “總書記贊許雲南花卉做到了全國第一,為雲花點贊!”楊佳備受鼓舞,立刻回應,“我們一定會做得更好!”

  雲花綻放,春色滿園。

  在離開麗江現代花卉產業園時,習近平總書記叮囑大家,雲南花卉產業前景廣闊,要著眼全產業鏈,從種業端、種植端、市場端不斷深耕細作,讓這一“美麗產業”成為造福群眾的“幸福產業”。

  殷殷囑托,情深意長,催人奮進。

  臨別時,大家圍攏過來,依依不舍地向習近平總書記揮手道別。(記者 張文峰 和茜 劉宇丹 邢路揚/文 陳飛 胡妤雅/圖)

(責編:徐前、木勝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