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住“經典”方有消費增量

從流量IP新店打造,到國際展會新品首發,再到文商旅融合新業態,基於首演首秀、首店首展生成的全鏈條式“首發經濟”,正成為拉動市場消費的“火車頭”,折射出中國經濟強勁活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放在2025年政府工作任務的首位。進一步深挖消費升級潛力,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消費新需求,全方位推動消費擴量、提質、增效,成為擴大內需、推動產業創新升級的關鍵所在。
作為代表高質量消費供給的“金字招牌”,老字號既是中華民族商業文明的歷史見証,也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消費融合的重要載體,更是培育和壯大消費新增長點,引領消費提振和穩定增長的動力源。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各地共舉辦“老字號嘉年華”特色活動347場,帶動線上線下銷售額217.4億元。主要電商平台中華老字號店鋪數量近6萬家,實現銷售額近900億元,同比增長10.9%。隨著老字號加快轉型升級,越來越多的老字號以“國貨潮品”為媒,推動產品迭代更新,以首店首發首展煥新亮相,掀起了一場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新消費熱潮。
事實上,在相關政策的引領下,近年來老字號創新謀變的步伐一直在提速。《關於促進老字號創新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強老字號與歷史文化資源聯動促進品牌消費的通知》等文件先后印發,對老字號創新發展做出部署安排。2024年,有關部門聯手線上平台推出“心動老字號·煥新計劃”,推出免費運營扶持、組建“老字號推薦官”團隊、舉辦線上線下活動、產品權益認証、公益補貼等多項有力舉措,助力老品牌煥發新活力。
老字號的優勢和底氣在“老”,但前途和未來在“新”。作為城市商業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老字號是情懷、鄉愁記憶和煙火氣的代名詞,展現的是獨特產品、精湛技藝、商業理念的世代傳承。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在變,受眾和需求也在變。今天,特別是面對年輕消費群體,老字號要想“翻紅”,既要“倚老”更要“賣新”。所謂倚老,倚靠的是有效挖掘品牌價值、講好品牌故事,堅守傳統核心技藝和工匠精神,守住“溫暖念想”的老韻味、老味道。所謂“賣新”,就是要不斷推陳出新,積極擁抱數字化浪潮,強化跨界融合聯動,以現代新工藝、新設計重塑新形象、賦能新價值,打造特色新業態和消費新場景,從而涵養老字號品牌“年輕態”,續寫“不老傳奇”。
當前,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正催生消費結構向多元化、品質化轉變,老字號煥新要更加注重滿足差異化、個性化需求,在注重消費體驗、滿足消費意願、提升消費層級上下足“深功夫”。過去大眾消費注重物美價廉,講究實用性,今天,人們的消費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更加注重品質、審美、體驗和個性的彰顯,更加追求情緒價值和社交屬性的滿足。基於此,一些老字號更加注重對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以“文創+體驗”解鎖新國潮,構建“產品+服務+場景”新格局,不斷激發消費新動能。還有的老字號更是提出要“守得住經典,當得了網紅”,以“健康化”升級產品內核,以“國潮化”重構品牌表達,注重跨界聯名創新,不斷延伸品牌產業鏈價值鏈,打造現象級IP爆款,深受年輕人追捧。
作為消費市場中的新變量,新型消費依托線上線下融合,打造“沉浸式+個性+社交”新體驗,契合了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健康化的消費發展趨勢,正不斷重塑消費市場格局,開拓消費新藍海。特別是隨著熱播影視劇、游戲、動漫等帶動文化創意產品爆火出圈,相關聯的IP實景化打卡體驗、內容“種草”等成為引領新消費快速增長的“流量密碼”。這啟示我們,推進老字號煥新,有效拓展新型消費空間,可加快推動老字號數字化轉型,積極推動聯名、授權、“觸網”和跨界合作,支持老字號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融入產品設計,嘗試開發原創IP品牌,創新打造衍生品消費新場景,開拓國貨“潮品”國內外增量市場,提升老字號品牌滲透力影響力,真正把“熱流量”轉為“常流量”、消費增量,從而持續釋放新型消費潛能。(作者:倪明勝,系天津市委黨校教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