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梅裡時評

多措並舉保障“幼有善育”

2025年03月24日08:2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內蒙古鄂爾多斯聚焦“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增加托幼一體化普惠托育服務供給﹔江蘇宿遷加快建立普惠托育服務體系,為家庭真正“托底”……近期,多地部署落實生育支持政策,聚焦普惠托育服務推出一系列務實舉措。

大力發展托育服務,是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應有之義。近年來,我國持續擴大托育服務供給,加快完善托育服務體系,越來越多的家庭從中受益。

在國家頂層設計方面,“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2021年到2024年,中央下達專項資金,用於支持建設托育服務中心、公辦托育機構以及普惠托位﹔2024年,學前教育法正式通過,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托班,進一步擴充托育資源……一系列政策舉措,為托育服務發展提供了有力政策牽引和制度保障。在此規范引領下,各地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托育服務供給模式,如上海在街鎮開設社區“寶寶屋”,提供臨時托、計時托等靈活服務﹔廈門思明區針對普惠托育機構實施獎補及租金減免政策﹔山東濟南積極探索“小區內、家門口”的家庭托育模式,帶給萬千家庭扎實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我國托育服務發展雖已取得喜人成果,但距離群眾的需求仍顯不足,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間。譬如,托位總量不足與局部過剩並存。有機構調研顯示,因定價過高,部分托位長期閑置,但同時一些城市入托排隊周期竟長達6至8個月。此外,托育服務質量監管體系也有待進一步完善。當前,托育服務從業人員持証率仍需提高,且缺乏統一職業資格認証標准,導致托育質量參差不齊。另外,政策協同性也需進一步提升,各部門需協同發力,把完善托育服務這件好事切實辦好。

加強制度創新,構建分級分類政策體系。強化頂層設計,明確政府、市場、家庭責任邊界。將普惠托育納入基本公共服務,建立中央與地方按一定比例分擔的財政保障機制﹔創新補貼模式,對多孩家庭實施梯度化補貼,同步對民辦機構實施“以獎代補”政策。

加強托育人才培養,打造專業化職業體系。建立“雙軌制”培養路徑,打通中職-高職-本科貫通培養渠道,提高托育人員專業教育平均水平。比如,上海市試點“托育工匠”計劃,對取得高級育嬰師資格者每月給予崗位津貼,就是一種有益探索。還可推行“1+X”証書制度,將急救技能、營養配餐等納入職業標准,建立全國統一的托育人員信用檔案系統,實現從業信息可追溯。

推動托育模式創新,激活多元供給動能。發展“物業+托育”,鼓勵有條件的社區發揮物業作用,充分利用小區內公共空間建設微型托育點,如廣州試點將物管費5%專項用於托育設施改造,使運營成本降低40%。此外還可推廣“醫育融合”,如青島創新醫療機構與托育機構結對機制,婦幼保健院定期派駐專家開展發育評估,將嬰幼兒健康建檔率提高至95%。

此外,還應重視科技賦能,積極建設智慧托育生態。探索構建托育大數據平台,整合公安戶籍、衛健生育登記等數據,建立托位需求預測模型。如杭州市通過算法匹配,有效提升托位資源利用率。開發智能監管系統,運用物聯網技術對托育機構實施無死角監控,家長可通過App實時查看照護過程,讓家長送托更加安心。

托育服務體系建設既是民生工程,也是人口發展戰略的重要支點。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多措並舉保障“幼有所育”實現“幼有善育”,推動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更好支撐中國式現代化。(陳佳)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