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代表委員圍繞著力抓好“三農”工作建言獻策——
振興有抓手 農民嘗甜頭

兩會關注
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政府工作報告針對“三農”工作有目標、有要求、有部署,更有利好。
著力抓好“三農”工作,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雲南省任務艱巨、使命光榮。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結合自身實際看報告,通過報告內容看未來,錨定未來目標獻良策,讓鄉村振興有抓手、農民增收嘗甜頭。
扎實推進全面振興鄉村譜新篇
讀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毫不鬆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分類推進幫扶產業提質增效”“完善過渡期后幫扶政策體系”,全國政協委員、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政協副主席楊向群感到溫暖,更感到振奮。5年過渡期以來,怒江州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頭號任務、頭等大事,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
“但是,怒江州發展仍然是不充分不協調的,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補齊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多方面短板。”楊向群舉例,一方面怒江州交通網絡密度低,運輸成本較省內其他州市高30%至50%。另一方面,產業支撐弱,作為支柱產業的農業發展存在“小而不精、散而不強、有質少品、有貨難賣”的窘境,直接導致群眾持續增收支撐不足。
貫徹全國兩會精神,楊向群建議,怒江州要繼續著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做好農特產品文章,聚焦科技、人才、金融、品牌、市場五大動能,通過爭取政策支持、深化協作、激活動力,推進高質量發展,轉型為“生態文明與民族團結雙示范高地”。
“曾經的保寧村,守著資源‘寶庫’卻不知如何轉化為產業。”全國人大代表、昭通市鹽津縣興隆鄉保寧村黨總支書記陳衍剛說,現在,全村的茶、桑、紅薯種植面積分別達到1.4萬畝、6000多畝、5000多畝,村裡商量著依托現有的兩個茶廠打造生態無公害茶葉品牌﹔通過招商引資吸引村內能人返鄉建造加工廠,從賣蠶繭變為賣蠶絲、絲制品,從賣紅薯變為賣紅薯澱粉、紅薯粉條。
“我們村位於川滇交界處,最高海拔1230米,夏天可避暑、冬天能賞雪,對周邊人群具有天然的吸引力。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鄉村特色產業延鏈增效、聯農帶農。回去后,我想在茶文旅融合上做新文章。”陳衍剛的思考從產業出發還深了一層,“一方面是農業產業發展要緊緊貼合市場,比如茶葉打開市場必須踐行綠色生產理念,發展茶旅融合需要去思考消費者來到鄉村究竟想獲得什麼。另一方面是農村要發展,我們不能等不能靠,需要研究政策是什麼、自己有什麼、自己能做什麼,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找准切合實際的發展路徑。”
科技賦能種業發展農業增效益
政府工作報告與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相結合,圍繞農業增效益,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讀出了新動向。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思農蔬菜種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楊長楷聚焦“農業新質生產力”,建議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農業科技攻關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大力普及新品種、新技術的應用,如人工智能、農業大數據、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技術、農業機械化等﹔要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大對自主創新品種研發力度,加強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推動種業產業化發展﹔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增強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確保農業生產安全、穩定、高效。
在要素保障上,楊長楷提到,要加大農業產業化人才培養力度,包括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人才、農業科技人才、新型專業農民等,為農業增效提供基礎性支撐﹔農業政策的配套須立足農業發展實際,如農業貸款政策應該考慮輕資產、周期長、市場需求大的實際,綜合產業優勢、生產經營管理能力、信用等方面評價農業經營主體的貸款能力。
講起“種業振興”,全國人大代表、保山市昌寧縣鴻坤生豬養殖場總經理李志娟對解決外來豬種“卡脖子”問題的決心很大。她介紹,目前,在全國市場上,高端種豬長期依賴進口,地方豬保種問題嚴峻,產業鏈條呈現碎片化。她建議,攥緊地方優質豬種這張“芯片”,進一步加強資源保護和多樣化創新利用,依靠專家團隊技術力量選育、研究地方品種資源,借助分子技術和基因編輯,聯合應用多種育種技術,培育兼具肉質優良、性能高產、口感風味好、營養價值高、生態安全、抗逆抗病特性強的新品種豬。
小農戶鏈接大市場農民增收入
農業產業效益提升了,怎麼轉化為農民兜裡現實的收入,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各有實招。
李志娟所在企業,依托“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採取統一選育、統一技術、統一推廣、統一收購、統一銷售的黑豬標准化產業發展模式,為合作社、養殖(場)戶提供種豬苗和養殖技術指導,再由企業統一回購,帶動村民家門口就業增收。“下一步推進中的良種擴繁中心建立起來了,能帶動養殖戶3500戶以上,從業人員人均增收萬元以上。”她說。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普洱市委會專職副主委黃瑋認為,必須實現“小農戶”與“大市場”的鏈接:政府出台精准的引導和扶持政策,企業等經營主體負責找渠道、做品牌、拓市場,並以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農民從發展中分享更多收益,讓農業真正成為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全國政協委員、麗江市社會主義學院專職副院長胡江梅則提到,在城鎮化進程中,要關注城中村群眾的增收渠道問題。“就麗江來說,這部分人群具備發展旅游、旅居的可能性,希望針對城中村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改造以及人居環境提升等方面統一規劃、規范管理,為他們的持續增收提供切實條件。”(記者 岳曉瓊 張瀟予 楊質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