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進民企看發展

“一根電纜”闖市場

李發興 曾智慧
2025年03月08日09:23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在雲南昆明,三月的春風格外帶勁。吹過陽宗海七甸產業園區的三川電纜集團,機器的轟鳴聲與春風的呼嘯聲交織共鳴,恰似一首激昂的奮進之歌。

車間內的生產線宛如一條長龍,工人們的動作嫻熟而有序,眼神中透出專注與堅韌。“大伙心裡都燃著一把火。”三川電纜集團董事長郭鬆川說,今年集團定了一個大膽的目標——產值增長20%。

“20%是一個什麼樣的水平?”記者追問。

“受多方因素影響,近五年,我們的產值平均增長隻有4.5%。”郭鬆川信心滿滿地說:“今年之所以敢定下20%的增長目標,是因為有良好的政策,有可期的市場,我們還有過硬的產品。”

如何實現20%的增長目標?郭鬆川扳起手指頭給記者娓娓道來。

航拍昆明三川電纜集團。受訪者供圖

航拍昆明三川電纜集團。受訪者供圖

——順勢而為,搶灘新賽道

“電線電纜行業的賽道很多,作為一家民營企業,選對適合發展的賽道至關重要。”郭鬆川說,三川電纜在17年的發展歷程中順勢而為,不斷轉換賽道。

2013年,國內電線電纜行業陷入“內卷”,三川電纜面臨巨大的挑戰。就在這一年,國家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郭鬆川敏銳地看到了企業發展的新賽道——雲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需要使用大量的電纜。而彼時,國內的軌道交通專用電纜市場幾乎被國外品牌壟斷。

進軍軌道交通專用電纜也就成為了三川電纜成立5年后選擇的第一個新賽道。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軌道交通專用電纜的需求也隨之日益萎縮。但雲南省綠色能源產業的迅猛發展又為三川電纜開辟了另一條賽道。郭鬆川說,企業在2022年又開始轉向綠色能源賽道,“2024年,雲南省新增集中式新能源裝機1612萬千瓦。三川電纜也因此在新能源電纜板塊的銷售額增長了386%。”

近日,雲南省發布了2025年第一批新能源項目開發建設方案,將實施175個新能源項目,裝機容量共計1448.905萬千瓦。

雲南省綠色能源資源富集,新能源遠景可開發容量達1.5億千瓦以上。截止到2024年12月,全省新能源總裝機容量才達到5150萬千瓦。郭鬆川表示,未來幾年,新能源電纜板塊將是三川電纜在國內市場的主要賽道。

當前,我國正處於增長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為電線電纜行業拓展新空間、開創新機遇增添了更加豐富且極具潛力的可能。郭鬆川說,這些領域也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遇。

換賽道,容易嗎?郭鬆川坦言:“對一家民營企業來說,其實並不輕鬆,但我們有底氣。別看我們涉及的產品種類多樣,但很多產品的基礎技術是通用的,研發團隊可以基於已有技術成果,去攻克特定環境下的技術難題。”

——緊貼需求,鑄造創新產品

每次的賽道轉換,都離不開技術的支撐。“隻有不斷研發生產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產品,企業才能在新的賽道競爭中獲得優勢。”郭鬆川說。

為了挺進軌道交通電纜賽道,三川電纜在2014年成立產品技術中心。郭鬆川回憶,為了搞研究,當時花了100多萬元才買了67米的進口電纜,這更加堅定了自主研發適用於高原環境的軌道交通專用電纜的決心。

研究團隊經過兩年的技術攻關,第一個“拳頭產品”——軌道交通專用電纜面世,之后被廣泛應用到中老鐵路、城市地鐵建設等項目,在西南市場獲得了較高的佔有率。

2017年前后,全國發生多起火災,因電力線路被燒毀給救援工作帶來極大困難。“我們能不能生產出防火電纜?”郭鬆川帶著技術團隊又開始攻關第二個“拳頭產品”——礦物質絕緣電纜。經檢測驗証,研發出的礦物質絕緣電纜即使在高溫燃燒5小時的情況下,依然還能保障電力設施的運行。后來,礦物質絕緣電纜也廣泛運用到了學校、醫院、商場等人流集中的大型項目。

當前,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而在十年前,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充電速度如同龜速。”郭鬆川說,技術團隊結合行業發展情況,自主研發出了第三個“拳頭產品”——充電樁專用電纜,將充電速度提升了27%左右。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三川電纜除了專注於三大核心產品,還積極拓展在光伏發電電纜、計算機電纜、機器人手臂電纜以及5G智能數字化專用電纜等多個智能化、高端化領域的研發投入,不斷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

“企業搞科研,僅靠我們的自身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郭鬆川說,三川電纜始終將科研技術視為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積極與昆明理工大學等高校合作,共同打造專家工作站,以科技創新為先導,不斷探索未知領域,尋求新的突破。

目前,三川電纜正聯手昆明理工大學研發一種面向未來的碳纖維與金屬材料結合的新型電纜。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院長那靖說,這款電纜研發成功后,將解決傳統電纜的重量、強度及環境適應性等問題,尤其適用於高效能輸電和特殊應用領域。

——走出國門,開拓新市場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雲南獨特的區位優勢讓三川電纜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郭鬆川說,近年來,雲南周邊國家紛紛加快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電線電纜的需求巨大。借勢政策東風,三川電纜整合企業發展優勢,從2018年開始“走出去”,相繼在老撾、越南、緬甸等國成立了6家銷售分公司,構建起覆蓋南亞東南亞的市場網絡。

中老鐵路開通運營,更是拉近了三川電纜與南亞東南亞市場的時空距離。一批又一批的三川電線電纜通過磨憨口岸陸續銷往南亞東南亞市場。

“雲南的電線電纜產品‘走出去’,在質量、價格、和產能上都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很受國外客戶的青睞。”郭鬆川舉例說,2022年,三川電纜制造的500余噸電纜被用於老撾波喬省國際機場配電項目及老撾國網並網輸電項目建設,提升了“中國制造”的國際影響力。

今年,三川電纜還將在泰國設立辦事處。“拓展海外市場,將是今年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郭鬆川說。

“還有第四、第五……我想,我們從前面三個方面努力就差不多能完成今年的目標了。”說話間,一陣春風迎面吹來。

這股春風,吹走了發展路上的“危”,帶來了無限的“機”。

“當下,正是我們大顯身手的時候!”郭鬆川看著生產車間,眼神中透著自信和篤定。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