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縣域教師職稱機制 @人民日報關注雲南滄源代表好聲音
2025年03月08日08:49 |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滄源縣國門小學教師李瑞芳:
教師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力量,教師群體的職業發展事關教育質量與人才培養。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鄉村教育,為吸引並留住鄉村教師,在職稱評定上給予諸多傾斜政策,如河南等地規定鄉村教師教齡滿20年、25年且滿足一定條件可直接晉升中高級職稱,對鄉村教育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但要看到的是,處於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廣大縣域教師群體,在職稱晉升上卻處境尷尬。縣城教師數量龐大,但職稱名額非常有限,即便一些教師教學能力強、工作表現優秀,也因“僧多粥少”而長期無法晉升。
同時,縣城教師的職稱晉升標准參考城市教師的標准,不能享受鄉村教師職稱評定的政策傾斜,工齡在職稱評選的比重較小,需滿足更多條件,比如課題項目、論文發表。這些標准,對於一些邊遠地區縣份,尤其是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縣份的教師而言,難度較高。一些骨干教師為晉升職稱,選擇考取條件更好的地區任教,造成縣城教師人才流出,教師隊伍不穩定,從而影響地方教育發展。
建議:
1、建議優化評審指標結構,突出教學核心地位,降低教科研成果的硬性要求。根據縣城學校的學生數量、班級規模、教師總數等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分配職稱名額,確保教學能力強、工作貢獻大的教師不會因名額限制而長期無法晉升。
2、針對邊遠地區及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縣城學校的教師,可參考鄉村教師職稱評定政策予以適當傾斜。如按工齡自然晉升職稱,工齡滿20年直接晉升高級教師。
3、建議改變職稱評定 “一評定終身” 的現狀,對已聘高級教師進行定期考核,考核內容包括教學工作量完成情況、教學質量評估、專業發展情況等。對於考核不合格的教師,給予警告並要求限期整改﹔連續兩次考核不合格的,降低職稱等級,促使教師在獲得職稱后仍保持積極的工作態度和較高的教學水平。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