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旅居雲南”長紅 專家支招

“與其等風來,不如追風去。”這兩年,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雲南,有人來“有風的地方”吹散身心疲憊,有人去“有水的村寨”潑洒歡笑祝福,有人到“有火塘的農舍”夜話人生甘甜……去年,旅居雲南人數接近400萬人,“旅居雲南”成為雲南旅游新潮流。
“旅居雲南”緣何興起,“旅游”與“旅居”有何區別,“旅居雲南”對雲南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有何意義?針對這些公眾關注的熱點話題,近日,人民網雲南頻道對話雲南省旅游業協會會長袁兵,請他解讀“旅居雲南”。
大理蒼山腳下的中和村,這幾年成為旅居藝術家的聚集村。段玉良攝
人民網雲南頻道:自您從業以來,雲南旅游業經歷了哪些重要發展階段?
袁兵:我從1996年調入昆明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工作,先后任職於雲南民族村、雲南省旅游景區協會等,至2017年起,擔任雲南省旅游業協會專職會長,從事旅游行業近三十年。
從業以來,我親歷了雲南旅游業的三個階段。首先是起步階段,雲南旅游業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延續至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緊接著是高速發展階段,自九十年代中期開始至2019年﹔第三個階段是轉型升級階段,以2019年為界,一直到現在。當前,雲南旅游業仍處於轉型和升級階段。
人民網雲南頻道:旅游和旅居,一字之差,透露出哪些信息?如何界定“旅居雲南”這一概念?
袁兵:雲南旅游產業的發展緊隨市場需求的變化而升級,實現了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優不優”的轉變,從一般的觀光旅游轉向休閑旅游、度假旅游。整體上看,從數量到質量上都有顯著變化。
從旅游變成旅居,雖然只是一字之差,卻深刻反映了游客需求的轉變。旅游是“邊走邊游”,旅居是“住下來游”,傳統旅游是旅游經歷,旅居則追求生活方式。
我認為出現這一轉變的原因既有內在需求的因素,也有外部環境的影響。內在需求與人們收入增長和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息息相關﹔社會經濟發展為其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支撐。
人民網雲南頻道:雲南發展旅居經濟有哪些優勢?目前雲南有哪些較為成熟的旅居路線和項目?
袁兵:影響旅居的幾個主要因素包括生活、氣候、環境和物價。首先,雲南擁有得天獨厚的環境和資源,氣候宜人,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豐富﹔其次,雲南的旅游產業基礎扎實,旅游設施和服務不斷完善﹔再者,這裡的物價水平和生活成本相對較低﹔最后,雲南總體的旅游環境和市場秩序正在逐步恢復,整體趨勢向好。
我把這種趨勢稱為“雁南歸”。當天氣轉冷,紅嘴鷗會從西伯利亞飛往溫暖的雲南過冬,而北方的游客也會隨著紅嘴鷗的腳步來到南方,就像大雁南歸一樣。雲南氣候宜人,且擁有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產業基礎,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另一方面,雲南各地氣候條件不同,發展旅居的側重點也不同,不同的氣候、民族風情、市場秩序等多種要素搭配,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旅居主題。
目前,昆明市環滇池的旅居和民宿產業發展較為成熟。此外,依托此前形成的幾條成熟旅游線路,如從昆明向西到大理、麗江、香格裡拉﹔向南到玉溪、普洱、西雙版納﹔向北到曲靖、昭通﹔還有新興的旅游目的地如紅河的彌勒、建水、蒙自……線路周邊地區的旅居和民宿業發展得也很快。
總體上來說,雲南不僅是一個理想的旅居之地,也適合長期居住。
位於滇池沿岸牛戀村的星空營地。人民網記者 劉怡攝
人民網雲南頻道:從旅游到旅居,雲南旅游業做出了哪些調整和改變?
袁兵:從單一的旅游體驗追求變為對新生活方式的向往,這一變化要求雲南旅游業必須與時俱進,充分展現並放大雲南的獨特優勢。
在旅居產業的發展中,我認為政府應扮演引導者和支持者角色,而市場的主體應該是民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旅居業態成功與否,關鍵在於民間力量,尤其是民營企業的表現。因為旅居生活不僅依賴於優美的自然環境,更在於豐富的人文環境和深切的人文關懷,旅居者需要和當地居民和社會融合,這樣才能吸引人長住。
對於旅游行業而言,民宿業對旅居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民宿的質量和水平直接決定了旅居的生活質量和水平。目前,雲南部分地區的民宿發展已初具規模,成效顯著。除民營經濟外,一些國有企業也通過調整房地產產業,涉足民宿領域,收購部分保交樓項目以發展民宿。國企的加入,無疑為雲南旅居產業的硬件設施建設注入了強勁動力。接下來,雲南需進一步優化軟環境,將“旅居雲南”打造成為知名品牌,提升其社會影響力。
人民網雲南頻道:“旅居雲南”這一全新品牌對推動雲南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有何作用?
袁兵:我認為,“旅居雲南”品牌是“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的具體載體,讓這一願景得以落地,也為旅游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明確具體的著力點。
“旅居雲南”品牌的打造能引入更多的游客流量,而流量能帶來增量,旅游的人多了,旅居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同時促進了消費增量。增量則會促進投資,投資會平衡市場需求,進一步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為旅游業建立起一個良性循環。
從“空心村”變旅居村的雲南省曲靖市馬龍區的土瓜沖村。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人民網雲南頻道:未來,雲南旅游行業需要在哪些方面著力,打造“旅居雲南”金字招牌?
袁兵: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是旅游發展的基礎,消費則是驅動旅游經濟持續增長的必要條件。居民收入穩定和收入增長才能讓“旅居雲南”形成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對雲南經濟社會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政府、旅游行業協會和旅游從業者的共同努力。核心在於提升產品品質、推動產品多元化,營造一個優質的旅游營商環境,包括建立健全法制體系,維護市場秩序,尊重市場規律,強化企業的經營主體作用。各方應整合、調動各類資源,通過優化存量、促進增量的策略,穩步推進“旅居雲南”品牌形成規模效應。
政府層面,應聚焦於產業引導、提供公共服務、提供扶持性政策方面。包括稅收優惠、融資渠道的便利化、交通基礎設施的升級、旅游法治環境的優化以及市場秩序的有效監管等。尤為重要的是,政府還需致力於保持雲南社會環境和物價總體穩定,為旅游產業的穩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此基礎上,我呼吁政府依據當前產業發展態勢和長期戰略目標,對《雲南省旅游條例》進行全面修訂、完善。同時,希望政府在引導旅游行業發展時,用更具穩定性和長期性的地方性法規,代替短期政策措施,這不僅將進一步改善雲南的旅游營商環境,也更能提振旅游行業信心。
行業層面,民營經濟與中小微企業作為旅游市場中的經營主體,應發揮重要作用。消費活力的源泉,在於旅游產品的質量和豐富性。旅游從業者應結合旅游市場實際需要,勇於創新,提供優質、多元的產品和服務,用“基礎好、環境好、產品好、服務好”來吸引、留住游客。
雲南省旅游業協會也將圍繞“引人入滇,雲品外銷”策略發力,同時促進旅游行業健康化、有序化、優質化發展,形成吃、住、行、游、購、娛全產業鏈的陽光旅游服務,努力實現旅游人數和旅游消費的雙增長。
對於“旅居雲南”的發展,短期內,我期望通過積極引導和鼓勵,使“旅居雲南”逐步發展成為知名品牌,進而帶動消費增長﹔從長遠來看,希望“旅居雲南”能夠成為推動雲南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最終將其塑造為雲南經濟的支柱性產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