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梅裡時評

從“背雪上山”到“用雪自由”(冰城觀瀾)

張佳瑩
2025年02月12日08: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從“背雪上山”到“用雪自由”(冰城觀瀾)

  你知道嗎?亞布力滑雪場使用人工雪近130萬立方米。賽前,150台造雪機同時24小時不間斷運轉,雪花源源不斷產生。

  然而,1996年哈爾濱亞冬會的很多比賽用雪,卻是當地群眾從不同地方一點點背上賽道的。最多時,一天有約2000人“背雪上山”。

  原來,當時山上的電力供應不穩定,無法支持大規模造雪。29年后,當哈爾濱再次“牽手”亞冬會,10千伏的電力線路綿延50多公裡山巒,數字化電力保障系統、無人機智能巡檢等技術給力護航。“用雪自由”,“爾濱”成竹在胸。

  一片片雪花,從依靠肩挑背扛到搭載技術東風,反映的不只是我國辦賽水平的提高,更是科技實力的攀升。

  放眼亞冬會賽場內外,中國制造大顯身手。看運動裝備,新技術“縫”進了領獎服,自研高性能防水透濕材料讓運動員輕裝上陣﹔看賽事服務,賽道風場超精細圖像測速技術可解析復雜氣流,實時風速數據精度達0.1米級﹔看賽場保障,5G通信保障物資倉儲管理,不用人工清點也能快速盤點物資﹔看城市配套,我國首台自動化型冰機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精雕細琢”,切冰效率提升了幾十倍……

  重大國際賽事也是展示綜合國力的舞台。從北京冬奧會上“水立方”變身“冰立方”,到杭州亞運會上數字火炬手“弄潮兒”踏浪而來,再到哈爾濱亞冬會的種種絕活兒……科技助力,造就一個個讓人回味的“名場面”,也照見創新中國的澎湃活力。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