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直播“賣慘”,隻為帶貨牟利
漫畫:朱慧卿(新華社發)
焦某某的玉石帶貨直播。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賈驥業/攝
焦某某劇情直播中銷售的玉器。受訪者供圖
編造虛假場景人設、無底線營銷,是整治網絡亂象的重點。一些直播間以“賣慘”“編劇本”博取流量,借此帶貨、無底線營銷,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對此現象展開採訪,揭開直播間虛構劇情“賣慘”背后的“套路”。
——————————
親情懸疑、家庭倫理、愛恨糾葛……這不是影視劇,而是當下一些帶貨直播間裡輪番上演的劇情。
四川成都的彭莉女士最近很苦惱:家中60歲的母親,迷上了某購物軟件的帶貨直播間,“孩子生病求善款,村花萬裡尋親人,夫妻不和鬧離婚……晚上我下班回家,總能見到我媽在不同的帶貨直播間看得很‘入戲’,雖然‘賣慘’劇情不一樣,但最后結局都一樣,主播特別介紹一些‘超低價商品’,喊著大家下單支持”。
有些購物平台會用一行小字提示某些帶貨直播間“疑似劇情演繹”,但大多數觀看者和彭莉母親一樣,對直播間上演的情景深信不疑,彈幕中不乏對主播遭遇的同情與關心。
“在這些主播一聲聲‘爹’‘娘’‘幫幫忙’的懇求中,我媽買回來了一堆不需要的東西。”彭莉無奈地說,“經常買些劣質米面糧油,上次還花300多元買了3瓶‘三無’洗發水,沒人敢用,也不知道怎麼退掉”。
一些直播間以“賣慘”“編劇本”博取流量,借此帶貨、無底線營銷,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對此現象展開採訪,揭開直播間虛構劇情背后的“套路”。
編造“賣慘”劇情隻為帶貨牟利
10月中旬,一個名為“某美妝供應倉”的帶貨直播間火了。
在一名網友對其直播內容的錄屏中,一個堆滿了貨品的倉庫內,一男一女扭打成一團,女主播大聲怒斥男人“出軌”,男人一把將女主播推倒,拍攝畫面呈現出鏡頭不斷晃動的視覺效果,場面極具戲劇性。
“沖突”持續50秒后,女主播突然從地上站起來,拿起一支藍色的防晒霜,面向鏡頭,大聲告訴觀眾:“家散了、店不開了,最后這些貨破價賣,誰搶到就是賺到,我手上的防晒霜隻要3.88元,隻有最后3單了”。直播間左上角,該購物平台打出“疑似劇情演繹”的提示。
經過網友轉發,這條錄屏視頻的點擊量不斷上升。不少網友對這類劇情演繹極為反感,“現在直播演戲需要這麼拼嗎?”“到底誰會信這些劇情?”“整段台詞中,‘3.88元’‘最后3單’讓人聽得最清楚。”也有人在評論區無奈地表示:“說真的,我媽就信這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聯系上評論區一名網友,她的奶奶深受直播間劇情演繹的影響,在主播的鼓動下,已經購買了兩三萬元的商品。
她說,年輕人很清楚直播間存在大量劇情演繹的虛構內容,但一些長輩沒有辨別能力,“這些直播間以家長裡短為腳本,編造的‘賣慘’情節讓很多老年人產生同情,他們很容易在劇情的推動下網購,收到貨卻發現這些產品根本不值這個錢”。
這名網友曾向購物平台投訴,卻被客服告知,由於產品沒有質量問題,且是老人自主下單,因此無法退款。無奈之下,她為老人設置了網絡支付最高限額,“隻能買1000元以下的東西,這樣不至於損失太多”。
越離奇越吸引人,有群演轉崗成“編劇”
記者聯系到的一名MCN(網紅運營)機構業內人士透露,這些帶貨主播的人設和故事都是精心編撰、演繹出來的,背后是由MCN機構、主播、演員、編劇等各環節串起的“成熟體系”,“劇本越‘狗血’,情節越跌宕起伏,流量越大,也越容易吸引觀眾購買商品”。
記者從某“直播公會”宋姓負責人處了解到,群演的職責,是與專業的主播“打好配合”,“你隻需要照著劇本演,后續帶貨轉化,會有專業主播負責”。如果主推商品銷量不錯,群演同樣會有一定的提成。
她說:“隻要熟悉劇本,帶著感情去演戲,避免違反平台規則的言行舉動,許多零經驗的群演也能演好劇情。”
隨后,宋姓負責人發來一張截圖,展示目前該公會擁有的各類劇本。截圖中,各類劇本按照完成時間分類,每個月都在不斷更新,“我們是持續更新的,如果一個劇本演太多次就太假了,觀眾也會煩”。
她補充道:“最近平台對真人出鏡管得比較嚴,你可以先做聲音群演,和主播連麥說自己的情感故事,一單也能賺幾十上百元。”
“許多人演多了都能自己寫劇本了。”這位負責人表示,含有“出軌”“倫理”“苦情”等元素的劇本非常受歡迎,不少群演轉崗成為編劇,多時一天能賺上千元。
“要多看電視節目,多看情感主播的直播間,把別人的故事稍加創新,變成自己的,越曲折、越離奇就越吸引人。”她說。
記者注意到,該公會旗下多位主播的直播間已開通商品櫥窗功能,上架了數款商品。其中一款售價999元的海參,已銷售1000余件。該商品評論區中,許多用戶稱是聽了某主播的推薦才來購買,但大量評論卻顯示該產品“品質並不好”“不值這個價”。
值得注意的是,短視頻平台常將這類直播間放在“同城”版塊進行推流。“觀眾感興趣的是身邊發生的事情。演員如果能說點方言,他們會更加信任。”這位負責人說。
近日,中央網信辦印發通知,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清朗·同城版塊信息內容問題整治”專項行動。其中提到,重點整治制造網絡謠言和虛假信息的問題,包括打造悲情人設、編造悲慘故事、擺拍賣慘視頻,騙取網民同情。
虛構銷售原因直播賣貨,構成消費欺詐
對於虛構劇情、借機賣貨的直播間,應該如何加以規范、治理?
今年8月,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2023年度江西法院貫徹實施民法典十大典型案例,在謝某英訴某科技有限公司、某貿易有限公司等信息網絡買賣合同糾紛案中,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人民法院判決認為,直播間“虛構事實”賣慘帶貨構成欺詐,可進行懲罰性賠償。
本案中,短視頻主播焦某某於2021年7月在賬號上聲稱小女孩玲玲和親生母親被繼母軟禁,他多次帶人前去解救,並全程直播。
直播中,焦某某無底線編造大量情節,極力渲染玲玲母女的悲慘遭遇。焦某某找到玲玲繼母,展示她的屋內堆放著大量玉石。焦某某要求其出錢給玲玲看病,她卻稱自己錢都壓在了貨上,“沒錢給玲玲治病”。
視頻中,焦某某告訴網友,玲玲的雙腿要截肢。這一幕,讓直播間許多網友極為同情,一些人表示願意捐款給玲玲治病。焦某某卻拒絕接受捐款,稱玲玲繼母同意委托他賣玉石,所得貨款用來支付醫藥費。焦某某在直播間呼吁粉絲購買產品為玲玲獻愛心。
出於同情,謝某英在直播間購買了玉手鏈、玉戒指、玉吊墜等33件商品,支付價款合計1萬多元。
后來,謝某英無意間從他人的視頻中發現,被告焦某某和劇情中的玲玲、繼母、司機、鑒寶師等人竟一起吃飯,舉行“慶功宴”,頓覺自己上當受騙,遂將焦某某和某科技有限公司、某貿易有限公司等起訴至南城縣人民法院,要求“退一賠三”。
庭審中,焦某某辯稱,直播中所售貨物本身的質量、性能、材質等並未夸大或者虛假宣傳,不應當被認定為欺詐。
本案主審法官、南城縣人民法院一級法官余建波表示,被告焦某某在直播過程中,虛構玲玲、繼母等人物與故事情節,以此獲取消費者的同情和愛心,從而達到通過網絡銷售其產品的目的,被告焦某某存在主觀欺詐之故意和客觀虛構事實的行為,構成對消費者的欺詐,有違誠實信用原則,有悖公序良俗。
短視頻平台是否需要承擔責任?余建波認為,該短視頻平台對入駐商戶負有審核義務,要對經營者的誠信行為進行監督。根據查明的事實,沒有証據証明某科技有限公司對被告焦某某炮制慘劇、虛構事實欺騙消費者的營銷方式知情放任,原告等消費者向平台投訴后,被告某科技有限公司關閉了焦某某注冊賬號的商家功能,且按照要求配合查清案情,因此不承擔賠償責任。
“由於直播形式的特殊性,經營者更應按誠實信用原則,如實告知消費者真實情況,才能維護正常的交易秩序和公平的交易環境。”余建波認為,本案中,經營者故意告知虛假的銷售原因引流賣貨,消費者因該虛假的銷售原因作出消費的意思表示,經營者的行為既符合民事欺詐的法律特征,又系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的特別法律關系,應當構成消費欺詐。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宣傳。
余建波表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雖然沒有將銷售原因列入相關權利義務中,但是經營者故意告知虛假的銷售原因引流賣貨,在本質上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侵犯,應當對消費者的知情權以及經營者提供真實、全面信息的義務內容作擴大解釋,應包括銷售原因。該行為與虛假宣傳等傳統的消費欺詐行為在內容、程度上具有相當性,將該行為認定為消費欺詐,擴大經營者的責任對其進行法律評價規制,對打擊現有的網絡直播亂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民法典規定,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
據此,南城縣人民法院判決,被告焦某某應依法退還購物價款10328.1元並三倍賠償原告損失30984.3元,原告退還其購買的商品33件,運費由被告焦某某承擔。被告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系焦某某一人設立的公司,兩者混同,具有共同銷售意圖及行為,共同向消費者出售商品,應與被告焦某某共同承擔責任。
余建波提示,在網絡直播盛行的情況下,消費者應當增強自身辨別能力,對網絡信息提高警惕,以防上當受騙。網絡平台應當加強監管,對入駐平台的經營者強化審核准入機制,對網絡視頻加大審查力度,對於演繹視頻應當要求發布者在視頻上作出明顯標識,以防誤導消費者。經營者應當恪守社會公德和法律規則,誠信經營,不能為了博流量、提升銷售額而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線。(見習記者 劉胤衡 記者 黃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