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曲靖師宗:礦山變果園 村民吃上“生態飯”

2024年07月16日08:33 |
小字號

盛夏時節,雲南省曲靖市師宗縣雄壁鎮雨柱村三千余畝桃子喜獲豐收,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游玩,盡享鄉村採摘樂趣。桃園裡,桃子綴滿枝頭,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桃香。

桃林掩映下,多場線上直播正在進行。“桃子的品質很好,銷量還可以。”主播周宏標說。買桃的游客絡繹不絕,果農穿梭在桃林中,採摘、搬運、選果、套袋、裝框……“今年我們的桃子產量非常高、口感也比較好,來現場採摘的客人比較多。”正在忙著採摘桃子的雨柱村村民曹自文滿臉喜悅。

游客在果園採摘。

游客在果園採摘桃子。

曹自文介紹,自家種的200多畝桃子大部分已經進入盛果期,產量預計在200多噸,估算可實現產值一百余萬元。

早些年,作為以煤炭為主要經濟來源的雨柱村,粗放單一的發展方式對礦區的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破壞。近年來,師宗縣走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的路子,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以“礦山生態修復+經濟林產業”為抓手,著力把礦山荒地劣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而雄壁鎮雨柱村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適宜發展油蟠桃、皇后油桃、黃太子油桃、雪桃等優質品種,每年6月至10月均有不同品種的桃子上市。

游客到展區品桃。

游客到展區品桃。

雨柱村通過探索“黨總支+合作社+農戶”的聯農帶農富農新機制,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目前,村裡種桃大戶16戶,桃樹種植面積達3700余畝,種植品種30余種,總產值3600余萬元,人均純收入1.3萬余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余元。

“下一步我們打算拓展銷售渠道,引進相應的水果加工商 ,擴大種植面積,使雨柱村成為休閑農業的好去處。”雄壁鎮雨柱村委會主任馬玉國說。

如今的雨柱村,是十裡八鄉出了名的“桃子村”,桃果種植已經走上了標准化、正規化、專業化發展之路,桃子產業的發展既綠化了礦山荒地、又拓寬了群眾增收致富路,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雄壁鎮雨柱村礦山變果園只是師宗縣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的一個縮影。自2020年以來,師宗縣啟動非煤礦山轉型升級,截至2023年9月,全縣已修復遺留礦山94個,修復面積2020畝。(周艷紅、劉小永 文/圖)

來源:師宗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