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雲南歷史中駛來的“動車組”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米軌開遠站曾停靠的列車
鐵路博物館裡的“米其林” 張偉明 攝
鐵路博物館裡的蒸汽機車 張偉明 攝
飛馳在中老鐵路上的動車 本報記者 陳飛 攝
我國鐵路發展歷史悠久,鐵路運輸不僅成為中國各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樞紐,也是老百姓交通出行的重要載體。截至2023年底,中國鐵路營業裡程達15.9萬公裡,其中高鐵4.5萬公裡,居世界第一。在中國鐵路的發展歷程中,雲南憑借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歷史背景,成為國內鐵路建設進程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為中國鐵路發展發揮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滇越鐵路上的“米其林”動車組
中國鐵路始建於清朝末年,此后經歷了快速發展,至2007年4月18日,中國鐵路已經完成了六次大提速,其中第六次大提速最大的亮點是在既有干線上大量開行時速200公裡及以上動車組列車,從此,“動車組”這一詞語便走進了千家萬戶,為大眾所知。
最早在中國出現的“動車組”,大概要數曾經在滇越鐵路上運行的“米其林”動車了。
滇越鐵路於1910年4月1日全線通車,起於昆明站,終點位於越南海防站,線路全長859公裡。而“米其林”動車於1914年在滇越鐵路上投入使用。
當時國際上鐵路運輸還是以蒸汽機車為主導,這列“米其林”卻是一台內燃動車。這台動車由法國制造,牽引動力為汽油內燃機,還可以拖挂一節行李車。動車車體材料為鋁合金,整車長16米、寬2.6米、高2.9米,車廂內設軟席座位19個、硬席座位24個,並設有衛生間、洗臉間、廚房、西餐廳,裝飾豪華,猶如一個功能齊全的流動賓館。該車還安裝了當時由米其林公司生產的火車橡膠輪胎,時速達100公裡。當年滇越鐵路上由蒸汽機車牽引的列車,一般隻能跑到15—20公裡/小時,其他內燃機車牽引的列車,時速也不超過50公裡,“米其林”動車創造了滇越鐵路上百年未被打破的紀錄。
“米其林”動車曾經在滇越鐵路沿線引起了轟動,成為滇南老百姓口中“快”的代名詞,老百姓常用“有多快?再快能快得過‘米其林’?”作比喻。“米其林”動車一直開行至1984年,終因設備老化又無配件更新而停用。20年后,開遠機務段於2004年組織技術人員對主車體進行了必要修復,並將其運到昆明,成為雲南鐵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隨后,“米其林”動車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首列投入商業運行的電力動車組——“春城號”
上世紀50年代末期,響應鐵道部號召,全國各大機車廠紛紛掀起了生產內燃機車的熱潮。1988年,長春客車廠、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和鐵道部科學研究院共同研制了一列4節編組的KDZ1型動力分散式電力動車組,採用交—直流電傳動,最高時速可達140公裡,但因運用條件不成熟等原因而未能投入運用。至1990年末,隨著中國成功申辦“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為滿足博覽會舉辦期間游客往來昆明及周邊旅游城市的短途運輸需求,昆明鐵路局決定投資1680萬元人民幣引進一列短編組的電力動車組,並於1998年8月7日與長春客車廠、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簽訂了新型電動車組的技術協議。新型電力動車組定型為KDZ1A型,表示是在KDZ1型電力動車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改進產品,並被命名為“春城號”。列車由長春客車廠負責總體設計,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負責電力傳動系統設計。
“春城號”電力動車組為6節編組,由2輛帶司機室的頭車、3輛中間動車、1輛中間拖車組成,其中包括4輛硬座車、2輛軟座車,每一動一拖組成一個電氣獨立單元,最高時速120公裡。該電動車組為分散動力型、無污染的環保型綠色交通工具,具有普通旅客列車所無法比擬的靈活編組、機動開行的優點,又具有公路交通工具無法比擬的速度快、運量大、效率高、投資省、安全性好的優點,為城際間最佳交通工具之一。
1999年4月16日,“春城號”在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前夕,於昆明站舉行首發剪彩儀式,開行了昆明至石林的K439/440次旅客列車,成為中國大陸最早一批投入商業運行的電力動車組,也是中國西南地區第一列流線型電動車組。
“春城號”由開始設計到投入運行僅僅用了8個多月的時間,期間試驗時間較短,導致列車投入服務后在輔助電源系統、傳動系統、風源系統等方面發生了故障,經過一段時間技術改進之后狀態才漸趨穩定。
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舉辦期間,受惠於旅游客流增長,“春城號”趟趟爆滿。世博會結束之后,列車客流受到旅行社和公路客運競爭影響每況愈下。2003年5月,曾經在南昆鐵路上風光一時的“春城號”因客流下降被迫停運,此后“春城號”改為昆明至宣威的旅客列車﹔隨后又改為昆明至楚雄的普通旅客列車﹔2007年,“春城號”又擔當起昆明至曲靖間城際列車,穿行於雲南崇山峻嶺間,成為城市間快速抵達的重要工具。2009年,“春城號”完成了其歷史使命,被封存於廣通機務段,而另一節備用頭車被封存於昆明機務段。2014年5月,“春城號”的其中一輛頭車(RZ25DT 110875)和一輛中間車(YZ25DD 345767),進入雲南鐵路博物館保存展示。至此,歷經數年的研發、運用、興盛、落幕的“春城號”成為歷史被載入中國列車發展史冊。
“春城號”雖然已經停運,但它產生的積極作用和影響卻不容低估。“春城號”開通以后,大大提升了雲南旅游的形象和品位,有力地促進了昆明地區旅游事業的發展。此后,雲南的高鐵事業蒸蒸日上、突飛猛進,取得長足發展。
雲南邁入高鐵時代
2008年8月1日,中國開通第一條高鐵即京津城際,標志著中國鐵路進入高鐵時代。2016年12月28日,昆明南站高鐵列車開通,宣告著雲南進入高鐵時代。首次進入雲南的“和諧號”系列動車組 CRH380A高速列車持續運營時速可達350公裡、最高時速380公裡、最高試驗時速486.1公裡,是當時全世界運營速度最快的動車組,也是中國高速動車組的裡程碑。從米軌到准軌、再到高鐵,從綠皮車到空調車,再到高鐵動車奔馳在雲嶺大地……近年來,雲南鐵路網越織越密,覆蓋范圍越來越廣。為促進雲南鐵路交通的快速發展,中央在雲南批復修建了多條高鐵線,包括滬昆高鐵、南昆高鐵、渝昆高鐵、成昆高鐵、成貴高鐵、雲桂高鐵、彌蒙高鐵、中老鐵路等等。
其中,滬昆高速鐵路又名滬昆客運專線,是一條連接上海市與雲南省昆明市的高速鐵路,為《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年版)中“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之一,是中國東西向線路裡程最長、速度等級最高、經過省份最多的高速鐵路。滬昆高速鐵路由上海虹橋站至昆明南站,全長2252公裡,時速為350公裡。滬昆高速鐵路的建成不僅縮短了東西部的地理距離,也拉近了沿途百姓的心理距離,帶動沿線發展,促進地區交流交往。滬昆高鐵全線開通運營,實現了高速動車在全國鐵路局全覆蓋的局面,大大縮短中國西南地區與華南、華東和中南地區的時空距離。
2021年12月3日開通的中老鐵路,即“中老國際鐵路通道”,也稱“中老昆萬鐵路”,是一條連接中國雲南省昆明市與老撾萬象市的電氣化鐵路。中老鐵路北起中國昆明市,向南經過玉溪市、普洱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至老撾首都萬象,全長1000多公裡,設計時速160公裡。截至2024年3月25日,定點、定時、定線、定車次的中老鐵路“瀾湄快線”國際貨物列車累計開行突破1000列,運輸貨物39.5萬噸。
如今,放眼中華大地,一條條高鐵、一列列動車縱橫馳騁於崇山峻嶺、大河巨川之間,重新定義著時空的距離。而位於祖國西南邊陲的雲南,也在貼地飛行的動車速度中邁上了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李國慶 作者單位:昆明市盤龍區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