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國內

“施救”困在網絡戾氣裡的未成年人

2023年12月11日08:27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施救”困在網絡戾氣裡的未成年人

  在一個14萬人的“開盒”群組,不法分子招攬“內部人員”。受訪者供圖

  不法分子明碼標價提供“開盒”服務。受訪者供圖

  今年10月,13歲的林杰(化名)的個人信息被“開盒”了,他的手機被打爆、短信被塞滿,還有人威脅要讓他的父母、老師都“不得安寧”。

  林杰咽不下這口氣。11月,他開始活躍在各種“開盒”群組。隻要群主發出某位受害者的個人信息,他和其他人就會對其群起而攻之,騷擾、侮辱、謾罵,無所不用其極。他把這視為一種“報復”,用網暴者曾經對待他的方式,“以牙還牙”,卻不曾想這種發泄已經“傷及無辜”。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未成年人從“開盒挂人”的受害者變成了施暴者,這些困在網絡戾氣裡的未成年人亟待被“施救”。

  ——————————

  11月17日,中央網信辦發文,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為期1個月的“清朗·網絡戾氣整治”專項行動。圍繞社交、短視頻、直播等重點平台類型,集中整治7個方面的問題。

  “網絡廁所”“開盒挂人”被列入首位,指的是創建專門的賬號、貼吧、話題、群組等,通過匿名投稿、隔空喊話等方式,接收並發布針對特定群體或個人的嘲諷譏笑、惡意評價、詛咒謾罵信息。以揭露、批評等名義惡意“開盒”“挂人”,公開他人姓名、身份証號、手機號碼、家庭住址、工作單位、個人照片、社交賬號等個人隱私信息,煽動網民攻擊謾罵。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潛伏的“樂子人”,一言不合就互相攻擊

  此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加入林杰所在的一個群組,這個6000多人的大群,由一伙自稱“樂子人”的網友組成。

  “樂子人”這一概念,在網絡亞文化圈中,常用來代指發生大事時看樂子的人。隨著人數逐漸增多,被細分為多個派別,有的人單純看熱鬧,不參與網絡上的爭吵,也不加入對個人的攻擊﹔而有人則會作為挑起事端的主導者,通過“開盒”公開無辜者的信息、利用“網絡廁所”隔空喊話等方式,召集網友對無辜者進行人身攻擊。

  “自媒體博主川烈(網名)為了賬號熱度,開始宣揚反詐騙、打擊‘人肉搜索’等行為,請大家重拳出擊這個蹭熱度的人!”

  今年3月,在“樂子人”群組中,有人發布了這樣一條消息,附上了川烈及其家人電話號碼、社交媒體賬號甚至身份証號,號召大家去“教育”他全家人。

  在這些“樂子人”看來,宣揚反詐騙、打擊“人肉搜索”的自媒體博主,就是為了“蹭熱度”。如此不分青紅皂白被“抹黑”,林杰實際上也是一名受害者。

  林杰曾和多位網友組隊,在一款網絡游戲中共同戰斗。由於配合不力,組隊失利。勝敗本乃兵家常事,然而游戲結果出來后,一位隊友卻突然在聊天框中瘋狂辱罵林杰,直指他應該承擔失利的責任,並要求他為隊友購買游戲道具賠禮道歉。

  林杰滿不在乎的態度,激起隊友更大的憤怒。“那你就等著受‘教育’吧。”放下狠話后,這位隊友通過社交賬號“開盒”了林杰的真實身份信息,發送到各個游戲組隊的群聊中,像“樂子人”們對付川烈那樣,肆意攻擊林杰。

  林杰的社交賬號不斷有陌生人彈來消息,騷擾或威脅他,如果不購買游戲道具賠禮道歉,他們“決不罷休”,有變本加厲者甚至宣稱將查出林杰家“整本戶口本”,“把你的劣跡告訴家長、老師”。

  林杰不堪其擾,無奈之下,他從媽媽那裡翻出自己的壓歲錢,買了游戲點卡,通過充值的方式,為隊友購買了游戲道具,事情才就此作罷。

  “開盒”找樂子不問對錯

  平白無故損失幾百元,林杰一直想“出出這口惡氣”。通過“樂子人”,他進入了其中一個信息“開盒”群組,由此打開了一個光怪陸離的大門。

  在群組裡,這些人不問對錯,隻為“開盒”找樂子。群主每天在群中更新多人的真實信息,這些群友甚至不會在意群主所寫的“開盒”理由,像是受到指揮的機器人,他們齊刷刷地“指哪兒打哪兒”,持續用充滿惡意的言論傷害無辜。

  因為都愛好動漫,黃森(網名)與多位網友在社交媒體上互相關注。她經常在網絡上分享生活日常和所思所想,卻沒想到會遭遇“網絡廁所”惡意攻擊。

  兩個月前,黃森的媽媽過生日,她畫了一幅畫送給媽媽,並將其拍照傳上了網。這張照片被一位網友看到,並將黃森的微博分享到一個“網絡廁所”群組。很快,黃森的評論區被陰陽怪氣的點評所佔領,“自己幸福就不必來網上晒了小姐姐。”他們覺得,黃森在炫耀自己的幸福,嘲笑他人的不幸。

  “我不知道哪裡惹到了他們。”據黃森觀察,這群攻擊她的網友,來自以原生家庭傷痛為討論主題的“網絡廁所”(以下簡稱“原生廁”)之中。

  “原生廁”的用戶,自稱“廁妹”“廁弟”,以“豹豹”“貓貓”的網絡語言,替代爸爸、媽媽的稱呼,看起來溫情的話語背后,隱藏著來自原生家庭的不幸:他們討論支離破碎的家庭關系,抱怨自己得不到父母家人的愛和重視……

  “廁妹”“廁弟”們通過在網絡上找到更多有相同經歷的人,排解焦慮和憤懣﹔同時將生活不如意的戾氣公開發泄,卻不在意這樣會傷害更多無辜的人。

  警惕受害者變施暴者

  令人警醒的是,未成年人既有可能成為網絡暴力的受害者,也會成為帶著戾氣的施暴者。

  川烈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他自媒體后台的私信裡,很多人在向他訴苦和求助。令他憂心的是,不少人在發現自己被騙、被“開盒”后求助無門,就會和林杰一樣,從受害者變成施暴者,“他們的心態是‘別人開我,那我也開別人’”。

  純粹為了發泄情緒的林杰,對於群組裡被“挂”出來的人,顯然缺乏分辨的能力。他也不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有不妥之處,反而將這種行為稱為“正義開盒”:“群裡被‘開盒’的人,不是愛在網上多管閑事,就是道德敗壞,需要我們來進行‘整治、調理’。”

  11月17日,視頻平台嗶哩嗶哩通報了涉及川烈等多位UP主的“人肉開盒”事件。通報稱,經公安機關查明,本次網暴侵權案件牽涉18個省市,共計40余人。主要活動人員為未成年人L某與未成年人C某。其中,L某因違法事實情節嚴重,警方對其處以10日行政拘留。C某在監護人陪同下,公安機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關規定,對其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教育。

  中央網信辦發文清理“網絡廁所”“開盒挂人”后,多個“開盒”群組的“樂子人”變得沉寂起來,更有一些群主聲稱“現在風聲緊”“業務暫停”。

  如今,林杰已退出這些“開盒”群組,即將中考的他醒悟過來,自己有著更重要的事要去完成,要把今后的路走好。

  黃森開啟了平台“一鍵防護”功能,拒收私信和評論。她感到,網上一些人對她的惡意更像是某種不健康情緒的發泄,而不是對她本人的否定。(見習記者 劉胤衡 記者 崔麗)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