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6問”直指產業發展症結——
聚焦產業發展關鍵 明目標講舉措

楚雄高新區雲甸工業園區內排列擺放的風機葉片。 本報記者 徐永進 方林山 攝
如何推動協調產業強省工作加快落實,如何加快推動雲南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將採取哪些措施切實降低物流成本……產業是強省之基、興滇之本,如何破解產業強省三年行動中存在的難點?11月29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結合審議省人大常委會調研組關於產業強省三年行動的調研報告開展專題詢問,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聚焦雲南省產業強省推進中的短板弱項頻頻發問,政府部門負責同志到場“應考”明目標、講舉措。
產業強省事關全省發展如何牽頭統籌協調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省委、省政府圍繞“3815”戰略發展目標,及時研究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形成了以產業強省三年行動為統領,以農業現代化等7個系列專題三年行動、綠色鋁等5個配套政策為支撐的產業強省建設“1+7+5”政策體系,為雲南省產業謀篇布局和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三年行動,時間過半。雲南省產業強省推進情況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今年5至10月,省人大常委會會同有關政府部門組成調研組,歷時近半年,先后到曲靖、昭通、楚雄等州市專題調研產業強省三年行動實施情況。
發展成效明顯,存在問題也不容忽視。部分產業推進力度不夠、產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創新發展能力較弱、要素保障不足……省人大財經委負責人向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報告調研情況時,直指產業強省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產業強省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多個部門、單位,牽頭單位的作用至關重要,省發展改革委正是省級產業發展牽頭部門。如何履行統籌職責推進產業發展?針對存在問題將採取哪些措施予以破解?張瑞才委員問出本場專題詢問的第一問。隨機提問環節中,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宗國英將問題進一步深化,聚焦如何推動協調工作加快落實,以及工作推進過程中還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發問。
省發展改革委主任王正英表示,針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省發展改革委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強化統籌協調和跟蹤問效,按照“5個清單”加強動態管理調度,推動各地各部門錨定年度目標任務推進工作落實。針對個別州市對政策研究不扎實、同質化競爭嚴重的問題,將重點抓產業規劃,謀劃好在哪些重點領域、哪些重點地區發展什麼產業。對個別指標不及預期,將通過調度、跟蹤、問效,協調各部門採取有力措施努力完成。針對重大項目在用能用地用林方面存在的困難,將通過省級重大項目落地協調機制,由專班來協調推動困難解決。
能源保供促發展如何“馬力全開”穩定供應
針對委員的提問,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寇杰給出“解題思路”。下一步,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堅定不移實施產業強省戰略,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大力實施“四大支撐性工程”,緊緊扭住“八個關鍵性抓手”,持續強化“五項保障性措施”,力爭到2025年,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佔GDP比重達到30%,充分發揮“頂梁柱”和“壓艙石”作用。在做優存量、加快現有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積極謀劃布局氫能產業、儲能產業、生物制品產業、新材料產業、工業創意產業、衛星應用產業、人工智能產業等一批新產業。
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對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關部門預測,“十四五”中后期和“十五五”初期,雲南省還將持續面臨電力供需矛盾突出的情況。“能源主管部門對破解問題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將採取哪些措施加以應對?”“千方百計增加能源電力供應,今年1至10月,全省發電量3527.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針對王毅委員的問題,省能源局局長盧文祥坦言,雲南省明年能源電力保供形勢依然嚴峻,發電增長305億千瓦時,全部需求增加575億千瓦時,存在270億千瓦時硬缺口。下一步將扎實做好今冬明春及2024年電力供應保障,保障電煤供應3500萬噸以上,明年發電量不低於486億千瓦時。持續加快推進電力項目建設,確保2023年底投產並網1500萬千瓦目標,力爭2024年新能源新開工、投產並網各1600萬千瓦。力爭2030年前再建設1000萬千瓦煤電氣電,保障省內電煤供應達5000萬噸/年以上。
科技賦能支撐 物流成本降低如何“一升一降”促發展
在調研中,杜俊軍委員了解到,雲南省科技資源配置和科技創新能力不足,整體研發投入低,“十四五”前兩年研發經費投入平均增幅隻有12.89%,遠遠滯后於16.7%的預期進度﹔2022年雲南省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為1.08%,遠低於全國平均的2.54%。《雲南省產業強省三年行動(2022—2024年)》明確提出,要建立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聯動機制,以科技創新為重點,深入推進政產學研用協同發展。如何確保三年行動明確的目標任務圓滿實現,是杜俊軍委員關注的重點。
“雲南在科技方面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確實很大,在支撐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省科技廳廳長王學勤表示,省科技廳將結合調研組建議,圍繞產業強省三年行動如期實現既定目標,同其他產業牽頭部門形成合力,除做好調研報告建議的重點工作和常規的重點工作外,還將建立全產業鏈長期穩定支持機制,與行業主管部門對12個重點產業全面進行創新鏈梳理,長期穩定支持。加大科技創新主體培育,繼續按照“一企一策”培育高新技術企業,今年全省有望淨增600戶,增速繼續保持全國第二。明年計劃突破3500戶以上,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針對企業不敢、不願意加大研發投入的困境,設立多元科技創新金融產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杆作用,帶動企業創新的積極性。
據測算,雲南省社會物流總費用佔社會生產總值比率為15%以上,高於全國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也高於周邊的重慶、四川等省市。物流成本居高,桎梏產業發展。來自企業的楊利榮委員尤其關注這一問題的解決。
《雲南省產業強省三年行動(2022—2024年)》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現代物流運行體系,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但當前雲南省物流基礎設施較為薄弱,物流成本偏高。“雲南省相關部門將採取哪些有效措施,切實降低物流成本?”省商務廳副廳長浩一山作答:省商務廳將加快運輸結構優化調整,探索規范“場場聯動”“區港聯動”物流監控作業模式。加快推進面向印度洋國際陸海大通道建設,加快推進昆明國際陸港和昆明、大理、德宏(瑞麗)、紅河(河口)、西雙版納(磨憨)等國家物流樞紐建設,解決物流基礎設施集聚資源、規模化發展和網絡化運作水平不高等問題。深入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暢通物流配送“最后一公裡”,解決城鄉末端網絡不完善、配送效率低、成本高的問題。推進骨干冷鏈物流基地(配送中心)等建設,暢通農產品冷鏈物流“最先一公裡”。省商務廳還將牽頭會同各相關部門,多方面、多渠道發力,打好“組合拳”,切實推動雲南省物流降本增效。
如何實現三年行動提出的到2024年雲南省現代物流業總收入力爭達到9000億元的目標?浩一山表示,省商務廳將堅持目標和結果導向,聚焦通道運營、項目推進和主體培育持續加力,加強物流通道運營,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抓實市場主體培育,全力完成2024年目標。
歷時一個半小時,6個問答內容抓住了雲南省產業發展的關鍵,進一步明確了努力方向。下一步,要用好專題詢問成果,把既定目標和政策措施落地落實,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在產業強省建設上取得新突破新進展。(宋金艷 瞿姝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