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雲筐”提升“不加班”的幸福感

農忙時節,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的各個煙葉工作站都開始忙碌起來,數字化轉型正悄然改變著整個收購流程。
早晨7點不到,丘北縣寶正塘煙葉工作站的倉管員朱慶剛已經到崗,准備開始一天忙碌的工作。
先用5分鐘左右校秤,隨后巡查倉庫,檢查農用物資是否就位、信息是否匹配正確……這樣的工作看似簡單,卻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朱慶剛用眼睛一掃,心裡就有了數。
7點剛過,新收的煙葉進站了,接下來便是快節奏而枯燥的重復:分揀定級、稱重、打包、堆碼。40公斤的麻袋包由打包工一個個扛到倉庫裡按序堆放。收購的高峰期,這樣的重復將一直持續到深夜。
全自動交售系統正在調試中,啟用后可實現“一站式”稱重、分揀、定級。人民網 尹馨攝
“我們都習慣加班了,白天收購,晚上打包,倉庫裡到處都堆得滿滿當當。”朱慶剛說,“實在忙不過來,就臨時加招幾個倉管員,可是招人也難。”
傳統收購模式勞動強度大、用工量多、庫存難盤點、過程追溯難、在途難監管等問題,已經成為困擾基層煙葉工作站最大的工作痛點。
對此,文山州煙草專賣局主動求變破題,搭建技術創新平台,積極探索智能化收購流程再造及數據可追物流可控,研發推廣“文山扣”“雲筐”“雲倉”及“雲追”等系統,初步構建起農工商一體化的供應鏈體系。
26歲的黎智穎是丘北縣雙龍營鎮普者黑村的村民,因為在家備考,她想找個時間穩定、不太累的短期工作。普者黑煙葉工作站服務經理一職完美契合了她的要求。
“工作時間基本上是早7點到晚7點,超時系統就關閉了,不需要加班。”黎智穎說。
一開始,還需要手動幫農民稱重、錄入等級代碼。去年煙葉工作站按照“人機分區作業,收購流程順暢”的原則優化收購流程后,她的工作也隨之簡化——隻需要核對系統裡的掃碼信息,然后讓農民簽字,幾分鐘即可完成。
下午4點,丘北縣雙龍營鎮鬆毛地村村民譚粉仙已經辦完了所有交售手續,拿著系統打印出的收據准備離開。
譚粉仙帶著135公斤煙葉前來煙葉工作站交售。完成分級的煙葉被放置到裝有“文山扣”的筐裡,過磅員同時將戶名、稱重、等級等信息錄入“雲追”系統中,這樣每一筐都有了“電子身份証”。
“以前排隊時間長,短則一天,高峰期甚至要等兩三天,沒想到今天兩個小時就辦完了。”譚粉仙笑得合不攏嘴,在滿意率調查系統裡打了一個“五星好評”。
普者黑煙葉工作站站長王朝富說,收購期平均每天要收700多擔,高峰期能達到1200擔。過去,光是倉庫裡的打包工就需要增加十多人,每天工作到午夜。
如今,外形規整、不易變形、利於機械作業的筐欄包裝替代了傳統麻袋包,一個筐是標准的600公斤。在半自動叉車的作業下,筐欄被整齊地擺放堆疊,倉庫裡也變得整潔、清爽。
“以前6個裝車工忙碌3小時,能裝480至500個麻袋包,現在使用叉車裝筐,一個工人半小時就能裝滿一車。”王朝富說。
下午7點,系統關閉,王朝富最后檢查一遍倉庫,准備下班。
文山州煙草專賣局局長、經理朱艷梅介紹,全力推動一體化平台建設,是推動落實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打造數字產業集群的必經之路。
4年來,該局循序漸進、由點到面,通過即時成框、高效調運,消除傳統模式半夜加班打包的情況,做到收購人員到點正常下班,大幅提升員工幸福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