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南華:綠米椒產業強村又富民

當了二十多年村干部,雲南省楚雄州南華縣雨露鄉鉛廠村黨總支書記郭從活今年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這主要得益於村裡“火辣辣”的綠米椒產業。
近日,在南華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的實地調研中,鉛廠村被列為集體經濟“強村富民”先進村,郭從活在村裡的綠米椒種植基地裡為大伙介紹經驗、分享故事,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
長勢喜人的綠米椒。南華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鉛廠村是雨露鄉最偏遠的一個村,全村606戶2545人,99%是彝族。一直以來,因降雨量偏少,氣溫相對較高,產業沒什麼特色,村民收入主要靠種玉米、小麥。與此同時,村黨總支沒能為村民找到靠得住的富民產業,在群眾中的號召力一直不強。”郭從活說。
直到前兩年,鉛廠村與當地一家種植專業合作社建立了“支部+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模式,發動村民種植綠米椒,村黨總支的威信才慢慢樹立起來。
為啥種綠米椒呢?綠米椒具有產量高、耐干旱、成本低、市場前景好等特點,是生產剁椒、泡椒的最佳品種。
“今年,村裡流轉56畝土地示范種植綠米椒,預計可實現毛收入24.64萬元。並且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下,合作社每收購一公斤辣椒,就返給村裡0.05元作為村集體經濟。”郭從活說。
村裡示范帶動下,村民們的種植積極性跟著提高。“我家今年種了2畝綠米椒,產量預計在1800—2000公斤,按照目前收購價5—6元一公斤算,能有9000—12000元的收入。關鍵有了村黨總支‘牽線搭橋’,種出的辣椒不愁賣,明年還想多種幾畝。”村民郭萬友一邊忙著摘辣椒,一邊介紹說。
鉛廠村村集體和村民齊增收的案例只是南華縣抓集體經濟“強村富民”工程的縮影。今年以來,南華縣扎實推進集體經濟“強村富民”工程,採取了一系列強組織、引人才、抓產業的有力舉措,推動村黨總支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向心力不斷提升,涌現出一批集體經濟收入“明星村”,呈現出村集體經濟“一點做亮,多點開花”的新景象。(呂玉玲、李世花)
來源:南華縣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