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西盟:村集體經濟“百花齊放”

虎遵會 艾嘎 岩三
2023年07月09日09:12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我們村的茶葉加工廠,去年建設完成后,僅加工茶葉,一個月營業額就有9萬元,村集體經濟增加了5萬元。”指著村委會附近的茶葉加工廠,雲南省普洱市西盟縣岳宋鄉班帥村黨總支書記、主任岩普魯說。

提起4年前村裡的集體經濟,岩普魯滿腹苦水:每年僅靠橡膠產業土地租金,一年收入不到2萬元,村集體窮得叮當響。

西盟縣岳宋鄉班帥村茶園-2022年4月25日-李秀娟攝

西盟縣岳宋鄉班帥村茶園。李秀娟攝

“2022年我們村集體經濟突破了20萬元,這是項目支持開出的‘花’,黨的好政策結出的‘果’。”岩普魯說,2021年,班帥村利用“四位一體”項目資金和村集體資金承包阿帥茶廠和茶園,自主經營,不僅鼓起了茶農的“錢袋子”,也讓村集體經濟發展“錢景”廣闊。

西盟縣岳宋鄉班帥村僅僅是西盟縣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一個小小縮影。近年來,西盟縣以“看得見、效益好、可持續、能帶富”為標准,瞄准茶葉、佤族風味腌制產品、服務縣委黨校培訓、咖啡、肉牛等要素,多元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使村集體和村民“雙增收”,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百花齊放”。2022年末,西盟縣36個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90萬余元,全縣所有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5萬元。

西盟縣中課鎮中課村的佤族風味工坊。艾嘎攝

西盟縣中課鎮中課村的佤族風味工坊。艾嘎攝

村企合作,打造特色產業

洗淨、蒸煮、過水、配料、攪拌、打包……西盟縣中課鎮中課村的佤族風味工坊裡,工人們正忙碌地准備當天要出貨的腌牛皮、腌雞腳、腌腐乳等佤族風味腌制產品。

2021年,西盟縣中課村盤活村集體閑置場地、固定資產和“沉睡”資金,投資建了640平方米的標准化腌制品工坊,並通過“村集體+企業+農戶”的合作模式,向企業進行租賃,逐步形成村級集體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局面。

“中課村原來的村集體經濟隻有14萬余元,現在把工坊出租給企業,每年能增加6萬元的收入,2022年村集體經濟達到20.5萬元。”西盟縣中課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岩雷說。

盤活原本閑置土地新建工坊、引進企業,不僅進一步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還推動當地的佤族風味腌制產品實現產業化發展,吸納了更多的周邊群眾到工坊務工,實現家門口就業,村民收入提高了,實現村、企、民的三贏。

“以前在家主要是務農,沒有更多的收入,但是自從這個廠開了以后,我們都可以在家門口打工,收入增加了不少。”在工坊裡上班的西盟縣中課村二組群眾陳麗華說。

西盟縣委黨校的食堂裡,勐梭鎮勐梭村村民歐少正與同事忙著摘菜、洗菜,做好餐前准備工作。-艾嘎攝-2023年7月4日

西盟縣委黨校的食堂裡,勐梭鎮勐梭村村民歐少正與同事忙著摘菜、洗菜,做好餐前准備工作。艾嘎攝

立足優勢,謀劃增收項目

“過去我在外面打工,離家遠也掙不了多少錢。自從村裡代管了這裡的食堂,我每天走出家門就能上班,掙的錢不比外頭少,還能照顧家庭。”在西盟縣委黨校的食堂裡,勐梭鎮勐梭村村民歐少正與同事忙著摘菜、洗菜,做好餐前准備工作。

為了探索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新路子,2022年西盟縣委黨校落成以后,勐梭村充分利用好自身的區位優勢,因地制宜結合縣委黨校的需求,探索出“黨組織+村集體+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縣委黨校”的發展模式,委托代管了縣委黨校的住宿、餐飲、會務等培訓服務,實現集體增收與農戶致富互融共贏。

“以前勐梭村的村集體經濟也是比較薄弱的,年收入在10萬以內,2022年7月委托代管縣委黨校的住宿、餐飲、會務等培訓服務后,村集體經濟達到20萬元,還解決了12名村民的就業問題。”西盟縣勐梭村黨總支書記、主任岩膽說。

咖啡是西盟縣力所鄉力所村的主導產業之一。為了把助推當地咖啡產業蝶變升級和村集體發展有機結合起來。-艾嘎攝

咖啡是西盟縣力所鄉力所村的主導產業之一。艾嘎攝

黨建引領,力促產業增效

咖啡是西盟縣力所鄉力所村的主導產業之一。為了把助推當地咖啡產業蝶變升級和村集體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從2022年開始,力所村積極探索出“村集體+咖啡廠+農戶”的發展模式,為轄區內2個咖啡廠提供咖啡生產前、中、后的協調矛盾糾紛、協調土地流轉、組織發動群眾開展生產等服務,保障咖啡廠每年的咖啡豆質量和產量逐年提升,每年可收取4萬余元管理服務費作為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以前基本上都是依靠上級的資金扶持,村集體經濟的來源少、渠道單一。”西盟縣力所村黨總支書記岩東介紹,2022年,力所村的村集體經濟達20余萬元。為了把村集體經濟用好、用活,力所村經過“四議兩公開”,將村集體經濟用於發展肉牛產業,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購買能繁母牛交由合作社托管代養的方式,把集體經濟變為循環持續的“活資產”。

“去年總共引進了100頭西門塔爾能繁母牛,目前下了62頭小牛崽。”岩東說,為推動肉牛產業發展,力所村積極探索“種養結合、草畜一體”發展模式,為肉牛產業發展提供飼草保障,並在牛場為群眾提供就業崗位。

“自從村裡成立了合作社,建立了養牛場,我們兩口子就來這裡養牛打工,每人一個月的工資有3500元。”西盟縣力所鄉力所村村民扎海說。

(責編:徐前、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