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臨滄市臨翔區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脫貧群眾持續增收——

產業扶對頭 日子有奔頭(鄉村新事)

本報記者 徐元鋒
2023年07月07日08: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夏日蔥蘢。吃過午飯,雲南臨滄市臨翔區馬台鄉唐家村的李相榮兩口子把新收的竹筍送到村裡的竹筍加工廠,一共400斤,一斤12元,4800元入賬,兩口子臉上樂開了花。擱往年,夫妻倆可沒這麼從容,半夜就得起來,打著手電挖竹筍,天亮前得送到城裡的農貿市場,就擔心筍不新鮮賣不上好價。

李相榮家的變化源自村裡今年建起的冷庫。冷庫大門上,“滬滇協作馬台鄉唐家村竹筍加工廠”幾個大紅字遠遠就能看見,拉開大門冷氣扑面而來,1200立方米的冷庫裡,盛著竹筍的泡沫箱碼得整整齊齊,等待發往全國各地。

唐家村的變化得益於脫貧好政策。2019年,臨翔區實現4個貧困鄉退出、56個貧困村出列,10814戶43021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甩掉貧困帽。脫貧后,區裡實施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三年行動,2022年脫貧人口及監測對象人均純收入達到14117元,同比增長18.5%。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脫貧群眾要持續增收,路子何在?臨翔區努力做大做強特色產業。

鐘禮鋼是唐家村的甜龍竹種植大戶。6年前,他家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攻堅種下的42畝竹林,如今成了鐘禮鋼家的“活期存款”,去年全家收入10多萬元。“種甜龍竹見效快、好管護,第三年就豐產,竹筍可以從3月份一直挖到10月份。”鐘禮鋼說,“村裡建起冷庫后,一斤竹筍最高價漲了5塊,再也不用擔心筍多沒人要了。”唐家村黨總支書記李相維說:“現在整片山上高處茶園提升改造,中間搞養殖,海拔低的種竹筍,產業發展起來了,日子就像這甜竹筍冒了尖。”

馬台鄉馬台村良子田片區34戶人家,是易地搬遷過來的。記者來到良子田,隻見各家新房前后花木扶疏,收拾得干淨利索。村民李真祥家有7畝茶園,平時還可以外出打零工。“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採茶葉可以騎著摩托車上山,掙錢的路子也多。”李真祥告訴記者。馬台村黨總支書記趙躍芳介紹,全村有11戶返貧風險監測戶,通過低保、公益性崗位等“一戶一策”幫扶,都消除了返貧風險。

臨滄是著名的茶鄉,今年天氣干旱,茶葉有所減產,會對脫貧群眾增收造成影響嗎?“茶葉減產了,但家裡還有烤煙、豌豆和蜂蜜等收入,總體收入差不了。”南美鄉南華村村民龔謙玉說。南華村有18戶監測戶,其中10戶已消除返貧風險,剩余8戶都有幫扶措施。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潛力在哪?南美鄉黨委書記楊震分析,一是農業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二是發展畜牧業增收有潛力,三是正在修的兩條路今年通車,離城近的鄉村旅游產業蓄勢待發。“5月份鄉裡辦了拉祜族特色節慶,來了兩萬多名游客,村民們嘗到了發展鄉村旅游的甜頭。”楊震說。

產業扶對頭,日子有奔頭。邦東鄉團山村裡,直播賣茶成了村民的“新農活”,電商對增收帶動大。村黨總支書記胡基勇說,以前團山村每年茶葉都有積壓,村民干著急。2022年初,村裡的茶葉合作社嘗試直播賣貨,經歷探索后漸入佳境,直播間的茶葉銷售總額達1400多萬元。

臨翔區商務局電商中心主任楊滔表示,區裡已培訓電商銷售1.6萬多人次,助力大山裡的農產品“飛”出去。“除了管好茶葉,村裡鮮食玉米和堅果挖潛空間也大,今年加強技能培訓,群眾持續增收有底氣。”胡基勇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07日 第 18 版)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