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看雲南 I 特色農業孕育鄉村活力
近年來,雲南省不斷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各地立足實際,積極探索,發展特色農業助農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開遠特早楊梅。
特早楊梅搶市場
這幾天,開遠市樂白道街道仁者村委會的7000畝楊梅進入採摘期。連綿起伏的山坡上,青紅相間的果實挂滿枝頭,工人們忙著採摘、包裝、發貨。
這個楊梅種植基地由雲南浙興林果種植有限公司承建,公司利用荒山、荒地種植特早梅、早梅、中梅、東魁梅、荸薺梅5個品種,依托光照強、溫差大等條件,這裡種植的楊梅比其他地方提早15天至20天上市,通過時間差搶佔市場,且供應期長達兩個月左右,主要銷往江浙一帶,最早成熟的特早梅特級精品果收購價每公斤150元左右,一上市就供不應求。
2011年9月,雲南浙興林果種植有限公司採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在仁者村委會八盤寨、臥龍邑、蓮花塘3個村民小組和阿得邑村委會清塘子村民小組發展楊梅種植產業。經過10多年發展,出租土地的農戶不僅每年能獲得租賃收入,在參與管理過程中每天還有150元務工收入,基地最忙碌的時候每天用工人數超過300人。今年,楊梅基地預計產量400噸,實現產值3000萬余元,提供臨時就業崗位2萬余人次。
“過去家裡種植玉米等農作物,全家年收入隻有2萬元左右。現在在這裡打工,我一人一年的工資就有3萬多元,加上家裡的種植和養殖業,年收入有七八萬元。”阿得邑村委會清塘子村村民張惠芬說。
魯甸櫻桃。
賞花摘果樂趣多
在魯甸縣桃源鄉鐵家灣村,漫山遍野的櫻桃樹枝繁葉茂,長勢喜人的櫻桃挂滿枝頭,游客穿梭其中體驗採摘樂趣。“這裡的櫻桃色澤紅潤,口感非常好,推薦大家都來這裡品嘗購買。”游客孔女士做起了推介。櫻桃種植能手馬用用幾年時間種植了10余畝櫻桃。通過精心管護,他家的櫻桃色澤鮮艷、品質上乘,前來體驗採摘的游客絡繹不絕,今年挂果的50多棵櫻桃將為他帶來8萬多元收入。
“為了更好地發展壯大這一富民產業,帶動鄉村旅游發展,鐵家灣村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方式,於2018年9月成立了合作社,為果農提供技術指導、信息咨詢、物資採購等服務,幫助果農持續增收。”鐵家灣村黨總支書記馬勛達說,鐵家灣村現有800多戶農戶種植櫻桃,規模近4000畝。為了讓群眾穩定增收,黨總支在合作社成立的基礎上建冷庫、幫銷售,形成種植、管理、採摘、銷售、運輸為一體的產業鏈體系。
下一步,鐵家灣村將聚焦鄉村旅游,完善櫻桃園基礎設施,吸引周邊市民到鐵家灣賞花、摘果、體驗採摘樂趣。目前,魯甸縣櫻桃種植主要分布在文屏、桃源、茨院等鄉(鎮),面積6000余畝,年均產量1500余噸,年產值4500萬元。
賓川果業新農人。
專業新農人上陣
隨著柑橘陸續成熟,賓川縣拉烏鄉的專業採果工人拿著剪刀、背著背簍,穿梭在果樹間。他們操作熟練、配合默契,採摘效率非常高。“現在摘水果用採果隊比以前省心,價格也便宜。”大次棚村果農鮮於科說。
柑橘成熟,讓賓川縣拉烏鄉村民金宏偉找到了新商機,他憑借多年的採果經驗和技巧,成了採果隊的一名小隊長。“每天都有活干,收入在200元左右。”金宏偉說。
賓川縣沃德人力資源有限公司負責人駱衛丹介紹,公司以前主要做勞務派遣,在了解到農忙時節果農招工用工難的情況后,成立了沃德人力採果隊。採果隊現有300多名工人,大家憑借熟練的採果技巧、專業的服務得到了果農、商人的認可。
近年來,賓川縣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像沃德人力採果隊這類的果業新農人不斷涌現,在活躍市場經濟的同時,有效解決了富余勞動力的務工問題。賓川縣人社局職工張春林說:“採果隊就地解決了富余勞動力的務工問題、增加老百姓收入、降低了果農生產成本。”
2022年,賓川縣創建果業新農人勞務品牌以來,通過聚人才、提技能,培育了以鐵余斌、張冬梅、曾靖宇等一批新型職業農民為代表的果業新農人,涌現出嫁接工匠、修果工匠、裝果工匠等專業技術人員共7700余人,勞務品牌直接從業人數達7萬人,其中脫貧人口4000人,勞務品牌帶動就業人數14萬人。
通過強輻射、惠民生,集中打造了11個綠色食品牌產業示范基地,縣內168個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脫貧戶9451戶35610人增收。通過廣推介、走市場,與四川、新疆等地區建立長期穩定的勞務輸出渠道,每年到四川、新疆等地開展水果產業務工輸出的人員達3000余人。
跟評
抓住特色做文章
推進高原特色農業全鏈條升級,是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強高原特色農業的重要舉措。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要抓住特色做文章,從實際出發,把產業做精做強。
盤活農村資源、引進龍頭企業,在“聚”字上下功夫﹔延伸產業鏈,創建勞務品牌,帶動就業﹔激發農戶參與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傳承農耕技藝、鄉約民俗等文化,推動農文旅融合……這些突出當地特色,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好經驗、好做法,值得借鑒。
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特色產業,要讓人才、土地、資本等流動起來,調動農民積極性、延伸產業鏈,才能把好資源變成好產品、把優勢資源變成優勢產業。(饒勇、李雪瓊、李海清、趙東霖、沈迅、蔣開鵬、馮璟瑤、李嬌、秦蒙琳、周雲曦、劉一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