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國內

這份健康手冊是給媽媽的暖心禮物

2023年05月13日09:01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這份健康手冊是給媽媽的暖心禮物

母親意味著什麼?是十月懷胎的無悔選擇,是含辛茹苦的用心哺育,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牽挂,也是“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的嘮叨。“媽媽”二字,不只是一個美好的稱呼,更承載著無盡的愛與包容。

當兒女慢慢長大,母親卻不再年輕,疾病也開始侵擾她們的身心。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我國96%以上的已婚婦女患有不同程度的婦科疾病,常見的婦科病發病率在87.6%以上。此外,家庭瑣事、工作壓力、子女教育、情緒管理等諸多問題也逐漸浮現。

“不管是作為女性還是母親,她最重要的就是健康和美麗。”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婦科內分泌科主任阮祥燕感嘆道。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女性需要具備哪些保健知識?相較男性,女性要特別留心哪些疾病?如何讓母親擁有更加平安、快樂且有品質的生活?

雌性激素是女性身體的“保護者”

最近一段時間,53歲的王阿姨已經連續3次從河北老家來北京看病。第一次是住院調節血壓,第二次是膝關節痛得無法走路,第三次是擔心自己得了冠心病。

“身體一直不舒服,在老家查了個遍也沒查出所以然,大夫建議我到北京的大醫院看看。”說到這,王阿姨語氣有點低落,“家裡人有空的時候會陪我一起,但時間久了也會不耐煩,覺得我是過度擔心、小題大做。”

像王阿姨這樣正在經歷更年期的女性並不在少數。據統計,更年期多發於40至65歲女性,其中約有80%會出現月經紊亂、潮熱出汗、心悸頭痛等症狀。但其實,更年期對身體的影響遠不止於此。

在阮祥燕眼中,要了解更年期,首先要了解為女性健康和美麗保駕護航的雌性激素。

“女性進入青春期,卵巢開始分泌雌性激素。雌性激素不僅能夠維持女性的第二性征,對於心腦血管健康、皮膚光滑亮澤、骨骼形成等諸多方面,都有著強有力的保護,是全面呵護女性身體健康的‘保護者’。”阮祥燕說,“當女性進入40歲后,卵巢功能逐漸衰退,無法提供足夠的雌性激素來滋養身體時,更年期症狀就會逐步顯現出來。目前女性平均絕經年齡是49歲,而我國女性平均壽命在八九十歲,可以說一半生命都在絕經后,雌性激素對女性生活質量影響至深。”

為幫助女性了解卵巢功能和雌性激素對健康的重要性,阮祥燕主編了科普書籍《女人要懂內分泌》。她表示,許多更年期女性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因為雌性激素減少而導致身體不適,“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反而走了很多彎路。

“如果連續2次出現月經周期延長或縮短7天以上,或是出現不明原因的出汗、煩躁,就應該來更年期門診或者婦科門診進行醫療咨詢、評估和治療。均衡飲食、合理運動、心情愉快都有利於平穩度過更年期,但最有效的辦法還是在醫生建議下補充雌性激素,這樣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認知障礙等疾病發生的風險。”她說。

作為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阮祥燕提交了在北京建立中國首個以卵巢組織凍存移植為核心的國家級生育力保護中心的建議,希望借助現代醫療技術,保護女性的卵巢功能。

“我國每年至少有超過100萬女童和育齡期女性因化療、放療失去生育能力,老齡化明顯提早,各種慢性疾病也可能提前10年甚至20年發生。卵巢組織凍存技術是目前唯一能有效保護卵巢功能和生育力的新技術,希望能夠惠及更多女性,讓她們過上更有質量的生活,擁有成為母親的權利。”她表示。

骨健康是女性終身“必修課”

門診中,常見的女性疾病,如婦科炎症、乳腺增生、子宮肌瘤、更年期綜合征和骨質疏鬆等,都與雌性激素密切相關。

“子宮肌瘤、乳腺結節,都是女性進入生育期較為多發的疾病,與當前人們體檢率較高不無關系。”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金鴻雁表示,大多數子宮肌瘤都處於無害狀態,不必太多焦慮,定期隨訪觀察即可。

在金鴻雁看來,骨健康是女性健康的終身“必修課”,但其重要性卻往往被忽視。“雌性激素可以促進骨形成,也能減少骨質的丟失。產后哺乳期和更年期的女性處於低雌激素狀態,骨量丟失明顯增加,骨質疏鬆的發生率會大大增加。”

“一些女性在產后有胳膊疼、腰疼等問題,一方面是勞損,另一方面與骨量減少有關。”金鴻雁說,懷孕和哺乳期間,孩子生長發育所需的鈣和磷都是通過分解母親體內的鈣獲得的,通俗來說就是一個“拆骨”過程,並且由於產后體內雌性激素水平偏低、泌乳素水平很高,母親更新鈣的能力也會相應變差。

“進入更年期,也就是圍絕經期,隨著雌性激素減少,50歲左右的女性中約3成會出現骨量減少,到65歲左右,約一半女性都患有骨質疏鬆。而男性在65歲發生骨質疏鬆的比例隻有10%。”金鴻雁解釋,原因就在於男女激素水平不同,“打個比方,如果說男性雄性激素的下降是‘慢坡’,那女性雌性激素的下降就是‘跳水’”。

該如何科學補鈣?

金鴻雁介紹,飲食方面,女性應該多攝入富含鈣質的食物,例如多喝牛奶、多吃帶骨頭的魚罐頭,香草冰淇淋也是不錯的選擇。還要多晒太陽,這樣才能有效補充維生素D。如果已經發生骨質疏鬆,金鴻雁建議進行負重運動,如適度擼鐵、綁沙袋走、打太極拳等,以增加骨量累積。此外,需要大劑量補充骨量時,可以服用鈣片和維生素D。

“不管怎麼補,還是要在醫生建議和監測下進行,避免出現便秘、血鈣增高、維生素D中毒等情況。”金鴻雁提醒。

“一般來說,女性到了二十四五歲,就應該有意識地補鈣。”金鴻雁說,即使到了七八十歲,也有補鈣的必要,這樣可以幫助維護骨量甚至緩慢提升。

健身需循序漸進,避免運動損傷

去年4月,廣東佛山的多米媽媽迎來了女兒誕生。“孩子的到來給全家增添了許多歡樂,但是經歷了剖腹產以及刀口處疤痕增生,身材走樣、體重飆升,許多衣服都穿不上了,我感覺身體一團糟。”她回憶說,“卸貨”之后肚子還是很大,“站著甚至看不見腳”。

幾個月后,多米媽媽在家附近報了一個普拉提班。“第一堂課,老師教我如何呼吸、收腹,我感覺自己慢慢找回了對身體的感知,那種感覺真的太好了!”照顧孩子雖然很忙,但她堅持每周抽出1小時健身,身材恢復的同時,心情也逐漸舒暢開朗起來。

彭文婕是北京一名專業瑜伽教練,在5年多的從業經歷中,她曾遇到過多位有相似經歷的媽媽。“產后女性通常都會有身材焦慮。一般人長胖不會一下增加幾十斤,但是媽媽們不僅要面對急劇增加的體重,還要承受生產帶來的恥骨聯合分離、腹直肌分離、盆底肌鬆弛等痛苦。”

如何消除“媽媽肚”,彭文婕建議先通過瑜伽訓練進行產后修復,一段時間后再適度增加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有氧是減脂,無氧是塑形,二者結合可以更好地改善體態。運動中還可以產生多巴胺,有助於血液循環,傳遞興奮和快樂的情緒,這些都有助於女性緩解身材焦慮、促進身心健康。”她提醒,產后媽媽恢復運動時一定要循序漸進,避免出現運動損傷,“看別人能做到,就覺得自己也可以,這種‘攀比’的心態不可取”。

在居家環境中,如果手邊沒有太多健身器材,可以開展哪些健身活動?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康復醫院骨科主任楊華清說,隻需要一個瑜伽墊或者地墊,就可以做平板支撐、仰臥起坐、卷腹等運動。“平板支撐可以鍛煉全身肌群,尤其核心肌群的力量,訓練頻率保持在一組30秒,每組之間休息30秒,一般做5組左右即可。仰臥起坐和卷腹主要鍛煉腹肌,仰臥起坐動作要標准,否則容易背部受傷。卷腹對背部的傷害較小,對居家媽媽更為推薦。”在楊華清看來,健美操也是很好的健身方法,一天跳20至30分鐘健美操,就可以達到鍛煉全身肌肉、提高心肺功能的效果。

對中老年女性而言,楊華清建議,如果出現肌少症、骨質疏鬆、骨關節炎,一定要堅持運動,尤其是絕經期女性每星期應當堅持3小時運動量。“運動原則是基於個體的生理狀態和運動機能的差異,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中年女性可以嘗試游泳、快步走、騎車等,老年女性可進行太極拳、五禽戲等運動。運動強度以運動后肌肉產生酸脹疲乏感並在第二天可緩解為宜,若休息后仍未緩解,需適度減少運動量。”

夏天來臨,戶外運動成為越來越多親子活動的選擇。楊華清提醒,運動前要做好熱身,防止肌肉和韌帶拉傷﹔運動前適量進食,避免空腹運動﹔運動中要及時補充水分,做到少量多次,每次不超過250毫升,切忌一次喝飽﹔戶外鍛煉還應注意氣溫變化,隨時保暖,以免出汗后受涼。

保持心理健康,女性需要更多理解與支持

“離孩子遠點。”當被問到如何做一個快樂的媽媽時,劉小靜脫口而出。她的孩子今年剛上初中,用她的話說正是“最磨人”的時候,從學習成績到生活習慣,時常讓她覺得“人生就是一場修煉”。

而對於林雪來說,白天工作、晚上帶娃的生活她還能勉強應付,最讓她煩躁的是丈夫在家裡幫不上什麼忙。

職場的瓶頸、家庭的煩惱、生育的痛苦、養育的勞累……當四面八方的壓力落在她們身上,再疊加生理變化后,很多媽媽都感覺自己變得“不快樂了”“身心疲憊”。

據《2022年國民抑郁症藍皮書》顯示,抑郁症患者中,女性佔比高達68%,是男性的2倍。由於女性獨特的生理心理特征,在產后、更年期、經期等更容易出現情緒問題。

“女性激素水平變化是影響女性心理變化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女性從青春期、懷孕到更年期都伴隨著激素水平的變化,激素的劇烈變化會導致抑郁風險升高。”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醫師李一花說,女性產后抑郁的狀況很常見,主要因素包括身份變化、母乳喂養、婆媳關系、既往病史等,“如果出現產后抑郁,輕中度的患者通過正念療法、心理干預、生物反饋減壓等方法,可以逐步恢復健康。如果是重度抑郁,並伴有無法入睡、反應遲鈍等社會功能的損害,出現了極端念頭,就要及時就醫問診了。”

李一花表示,對於更年期女性來說,如果是生理性變化導致的情緒焦慮、低落,建議通過生理的辦法來解決,比如及時補充雌性激素。有些女性本身性格急躁、固執,到了這個階段會更加凸顯。

“當更年期碰上青春期,就很麻煩。”李一花感嘆,“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對孩子寄予厚望,因此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會牽動父母的神經。作為媽媽,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要讓自己不斷成長,包括建立更好的親子關系、在工作和家庭中找到平衡、讓自己更加包容豁達等。”

“女性在生命中的幾個特殊時期,尤其需要家庭和社會給予更多理解和支持,鼓勵她們把苦惱傾訴出來,主動求助專業人士,學會用各種健康的方式紓解壓力。”金鴻雁說,一些抑郁症患者難以消除“病恥感”,不好意思或者不敢去精神專科醫院就診,更多時候選擇在綜合醫院就診。“在用藥精細化方面,精神專科會更加專業,所以最好選擇在專科問診、綜合醫院隨診。”

“女性要學會關照自己的內心,傾聽自己的需求,和配偶一同分擔家庭生活中的苦與樂。無論是做母親還是做妻子,都需要一些大智慧。”金鴻雁說。(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記者 張雲)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