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藥材類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研究

孫業紅 焦雯珺
2023年05月13日08:5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藥材類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研究

在眾多農業文化遺產類型中,藥材是既普遍又特殊的一類。世界上多個國家的農業文化遺產項目都能見到藥材的身影。我國有悠久的藥材種植和使用歷史,此類遺產資源更為豐富。

在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中,純藥材類項目有6項,分別是遼寧寬甸柱參傳統栽培系統、重慶石柱黃連生產系統、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傳統養殖與利用系統、湖南龍山油桐種植系統、雲南文山三七種植系統以及吉林和龍林下參—芝撫育系統。此外,我國還有50余項藥食同源類項目,涉及枸杞、杏仁、桑葉、麥芽、葛根、姜等數十種作物。如果加上一些待申報的項目或省級項目,這個數量還會更加龐大,如浙江武義的靈芝—鐵皮石斛栽培系統、浙江東陽的元胡種植系統……它們都是巨大的寶庫。

近年來,傳統藥材作為重要的醫藥科學資源,受到普遍關注。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屠呦呦院士帶領團隊從傳統藥材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並於2015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青蒿素在全球的受益者累計多達數十億人。用青蒿素類復方藥加服小劑量的伯氨喹治療病人以阻止瘧疾傳播的技術,目前已經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確認和推薦。這一事實,充分體現了傳統中藥材對現代藥學的貢獻。

對三七的研發制藥也是一個成功案例。三七別名山漆、田七,是馳名中外的名貴中藥材。據推斷,其使用歷史已有3000余年。有資料記載,雲南名醫曲煥章創制出了白藥,其主要成分就是野生三七。上世紀80年代,科學家從三七中發現一種具有止血性能的氨基酸,命名為三七素,后來廣泛應用於現代制藥。

黨參是一種桔梗科植物,得名於山西上黨,即今天的長治市。《范子計然》中提到“人參出上黨,狀類人者善”,《石勒別傳》有“初勒家園中生人參,葩茂甚盛”的記載,說明“上黨人參”或許已有1600多年的人工栽培史。生長在長治市壺關縣紫團山參源溝的紫團參,自古就是醫家處方上的重要藥材。也有專家認為,當時的“上黨人參”與如今的黨參並不相同。目前,壺關黨參栽培系統正在申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除了生產藥食同源產品,藥材類農業文化遺產還能營造康養環境,發展休閑旅游產業,並有機會產生更大影響,成為繼茶文化、稻作文化等之后傳播中國文化的另一重要媒介。中醫藥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民健康中應該發揮更大作用。對藥材類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13日   第 07 版)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