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州市

保山市:打造群眾家門口的“文化客廳”

2023年05月10日08:26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目前,全市76個鄉鎮(街道)建成綜合文化站78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950個、村級文化活動場所3647個,達標率全省第一,實現市、縣、鄉、村、自然村五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全覆蓋。”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成為群眾家門口的“文化客廳”。

  近年來,保山市堅持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完善基礎設施,優化空間布局,豐富文化供給,提高服務效能,著力打造百姓家門口的“詩和遠方”。2022年,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復核中,保山市被評為優秀等次。

  保山市將地方文化資源中蘊含的優秀文化元素融入到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設計理念,增強空間的藝術效果、審美韻味和文化品位。在隆陽區,保山市將“永子文化”有機融入中心城市地標性建筑永昌閣,打造保山歷史文化與城市建筑風貌交匯融合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成了網友打卡的熱門之地。各縣(市)以繁榮群眾文化為著力點,將本地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公共文化場所建設,先后建成施甸縣青牛白馬廣場、騰越文化廣場、龍陵縣龍山湖公園、昌寧縣茶韻公園等一批特色鮮明、活動承載力強、群眾參與度高的公共文化空間。

  2022年,保山青華海國家濕地公園永昌閣、隆陽區芒寬文化站被評為雲南“最美公共文化空間”,騰沖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被確定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與旅游融合國家試點。

  為積極推進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方式、運營機制、空間功能、沉浸體驗、品質提升等方面的探索與創新,保山市將全民閱讀示范點建設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相結合,以“喜馬拉雅”平台為依托,打造了5個“有聲書報刊亭”,提供5000多種電子圖書資源。群眾掃碼即可獲取,真正實現“無門檻”閱讀。

  同時,保山市還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體系建設,合力培育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創新品牌,著力構建開放多元、充滿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體系。目前,保山市文旅部門聯合新鷗鵬集團、保山中咖等一批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空間建設,成功打造了騰沖東山書院,隆陽區中咖書院、東麓書院,施甸縣善洲書屋、“東籬風語”圖書角等9個市級“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和曉東書店等5個市級“最美閱讀空間”。

  保山市還採取“訂單管理”“個性配送”等文化服務新模式,不斷提升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服務供需的精准度。目前,全市30個農家書屋率先引入以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為總館,以鄉鎮綜合文化站為分館,以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為館外服務點的總分館制體系,積極推行“百姓點單”服務模式,有效提升農家書屋出版物配備的針對性、適用性、可讀性,助推農家書屋成為鄉村文明“加油站”。

  2022年,全市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免費開放服務群眾200余萬人次,開展“文化惠民”活動400多場、“彩雲之南等你來”夜間群眾文藝演出活動200多場、送戲下鄉和戲曲進鄉村529場,創演節目3026個,服務群眾20余萬人次。

  為切實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裡”向“最美一公裡”轉變,保山市以建成的新型公共閱讀空間為依托,全面拓展現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服務半徑,打造城鄉一體“15分鐘”文化圈。龍陵縣龍江文化站等4家單位先后被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評為“服務基層、服務農民先進集體”,隆陽區圖書館被評為“全國最美十大基層圖書館”,騰沖市騰越鎮綺羅圖書館被評為“全國最美鄉村圖書館”,金雞鄉、固東鎮被評為“雲南民族藝術之鄉”。

  保山市還積極搭建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全程、全鏈的數字化平台,拓展活態、互動的智能化空間,積極開展線上數字閱讀、文藝演出、文化展覽、文獻展閱、講座培訓等活動,著力構建網上和指尖上的公共文化空間,形成“多終端、多渠道、多維度”公共文化數字化服務體系。數據顯示,2022年,保山市在雲南公共文化雲平台共發布活動136場,預約配送112場,線上服務33.07萬人次,上傳數字視頻資源時長30.08小時,累計發布信息1105條,發布志願活動信息23場,活動直播12場次。(李建國)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