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州市

曲靖陸良:穩中有進 “七個指標”同比增長

2023年03月24日10:28 |
小字號

過去一年,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以“爭當先鋒 爭創一流”主題實踐活動為抓手,高質量跨越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連續三年獲評雲南省縣域經濟十強縣。

2022年,陸良縣經濟呈現穩中有進態勢。縣內生產總值同比增8%﹔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同比增6%﹔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同比增4%、5%。

“成績單”的背后,陸良縣從哪些方面著力?

陸尋高速建設進展順利。

抓項目、擴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強

2022年,陸良縣成功爭取農村飲水、小撒卜龍水庫、高端食品加工園、大莫古片區供排水及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4個、資金7.9億元﹔爭取中央水利發展資金項目7個、資金2億元,華僑農場產業園、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等預算項目5個、資金1213萬元。年產5萬噸磷酸鐵鋰新材料、年產5萬噸復合肥改擴建、干熄焦余熱發電項目成功申報中長期貸款5.2億元,設備購置與更新改造貼息貸款項目10個、資金7.1億元。抓實項目儲備,夯實發展基礎,共儲備“五個一批”項目167個、總投資1220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33個、總投資275.8億元,中長期貸款項目38個、總投資122.8億元,設備購置與更新改造貼息貸款項目34個、總投資55.7億元,儲備2023年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19個、資金15億元。

抽調42名懂經濟、善招商的精兵強將,精准組建高端食品加工、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6個產業招商工作隊,大力開展定向招商、產業鏈招商、園區招商、以商招商,到位省外國內資金196.7億元,增34.3%﹔先后與150余家企業開展深度洽談,成功簽約13個項目,協議總投資61.4億元。

電網布局優化更新,完成35千伏左裡堡、大咀子主變增容,台區改造建設66個。下河沿水庫、小撒卜龍水庫建設順利推進,永清水庫、響水壩水庫除險加固有序推進,建設完成蓮花田水廠及配套供水管網14.4公裡,縣城日供水規模由3萬方提高至5萬方。滬昆至南昆普速鐵路陸良段納入國家、省、市建設規劃,陸尋高速陸良段主線征地工作全部完成。實施“千兆光纖進小區、百兆光纖進家庭”工程,建成5G基站211個,光纖覆蓋率達100%。

人生果生態產業園。

抓基礎、提質效,現代農業發展蹄疾步穩

陸良縣緊盯“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不斷優化農業產業布局。堅決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實現糧食總產量33.7萬噸。“一縣一業”創建成效顯著,種植蔬菜82.4萬畝、馬鈴薯32.8萬畝、食用菌204萬平方米﹔持續鞏固生豬調出大縣地位,出欄生豬155.8萬頭,生豬規模化養殖率達64.1%﹔奶源規模不斷壯大,全縣存欄奶牛1.2萬頭、奶山羊10.6萬隻,實現奶產量8.7萬噸﹔堅持烤煙支柱產業地位不動搖,收購烤煙37.2萬擔,產值、稅收實現“雙提升”﹔高度重視傳統產業,養蠶18萬張,收購優質鮮繭1334噸﹔種業振興邁出堅實步伐,發展雜交玉米制種4.6萬畝,產量達1150萬公斤,獲評國家級“玉米制種大縣”稱號。

聚焦“高端食品加工基地”建設,培育壯大農業市場主體,龍頭企業輻射引領作用凸顯,培育省級農業龍頭企業9戶,創建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1個,認定家庭農場13個。

認証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2個,認証“三品一標”農產品30個,申報“綠色食品牌”產業基地67個、地理標志產品2個,成功創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光伏發電。

抓工業、興產業,工業強縣邁出堅實步伐

骨干支撐與新興產業培育同步,轉型升級項目穩步推進。年產50萬噸飼料及生物安全中心、年產8萬噸精品梅干菜、年產5000萬平方米牆地磚等一批調結構、促轉型項目建成投產,單位GDP能耗下降3.1%,新增規上工業企業7戶,全縣工業總產值達235億元。

高端食品加工園、大莫古片區基礎設施專債項目加快實施,完成鈺壟路、興霓路等4條道路建設,召夸工業污水處理廠和天然氣門站建設順利推進,“一園三片”配套設施持續完善,入園企業達72戶,實現產值185.5億元。

光伏、風電綠色能源項目發展嵌入度增強。積極引進和培育新材料產業、先進制造業,提升產業基礎和產業鏈水平,年產5萬噸磷酸鐵鋰新材料落地開工,天然氣綜合利用建設項目、年產2億隻日用玻璃器皿項目順利投產。

抓統籌、促振興,城鄉融合發展不斷夯實

“多規合一”加快推進,陸良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形成階段性成果,“三區三線”劃定工作順利完成,編制完成了“中三馬”壩區一體化發展概念性規劃、城鄉公交一體化規劃。建成污水處理設施19個、垃圾中轉站15個、5G公廁8座,“一水兩污”處置能力明顯提升。深入實施綜合交通體系建設,中三公路、青江公路建成通車,新改建農村公路50公裡、新增安防工程70.8公裡、危橋改造8座,全縣公路總裡程達2801公裡。

省級美麗縣城、省級文明城市、國家衛生縣城創建成果持續鞏固。天花路中段、紫溪西路等市政道路完成建設和配套的4條破損路面修復完成,城區綠化率達40.5%,城市更新步伐穩健。智慧停車設施不斷完善,建成西3個智慧停車場、2059個停車泊位,配備充電樁270個。依托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平台,對城區15個重點區域、26個網格單元環境衛生、交通秩序、佔道經營等實時常態化監管,智慧城市成效明顯。

監測對象返貧風險消除1519人,脫貧群眾教育、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持續保障,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扎實推進,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1.4萬元,全縣村(社區)集體經濟均超過7萬元,脫貧成果持續鞏固。完成鄉村振興“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設52個,打造示范鄉鎮1個、精品示范村3個、美麗村庄28個,三岔河清河社區荷花裡、馬街無花果產業基地示范引領作用凸顯,活水石槽河礦村共建鄉村振興示范項目順利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星級村創建實現全覆蓋,新改建衛生戶廁5200座、公廁47座。

抓商貿、促消費,第三產業發展逐步回暖

持續推進商業體系建設,編制完成縣域商業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建成2個專業批發市場、2個農產品配送中心和3個農貿市場,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建設深入實施,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41戶,入列全國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示范縣。大力開展促消費穩增長行動,支持商貿流通企業創新經營服務模式,引導企業發展“雲零售”“宅消費”等新興消費業態,組織20余家企業參加“彩雲消費券”等活動,推動傳統消費加快轉型升級,促進消費加速回暖。

文旅產業加快融合發展,“陸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型發展案例”入選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小百戶鎮打鼓、龍海鄉石字坡等民族特色旅游村亮點紛呈。全年接待游客343.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37.8億元。

8戶企業分別榮獲省級專精特新“成長”和“小巨人”企業稱號,全縣非公有制經濟戶數達4.8萬戶,從業人員達12.3萬人,民營經濟增加值同比增8.5%。

粵港澳大灣區“菜藍子”基地。

抓環保、重治理,生態發展優勢更加凸顯

扎實開展“碳達峰、碳中和”行動,鞏固建材、焦化等行業脫硫、脫硝及除塵改造成效,城區PM2.5、臭氧濃度持續保持低值,空氣優良率達99%以上。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6條城鄉黑臭水體整治實現動態清零,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整治、產業園區污水收集管網配套等項目穩步實施,國控、市控斷面及14個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精准實施土壤修復治理,持續加強工業固廢監管,覆綠西橋片區土地300畝﹔控肥減藥扎實推進,推廣測土配方施肥75萬畝,減少農藥用量17噸,回收農用殘膜6577噸,畜禽糞污綜合處理利用率達92.5%以上,農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穩步推進國土綠化、耕地資源保護、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態修復工程,累計完成廢棄礦山恢復治理33座,整治違規佔用耕地58起615畝,實施補充耕地墾造水田項目,新增耕地2178畝。﹔全面深化“河長制”,創建省級美麗河湖1個,治理中小河流15.3公裡,水土流失綜合治理28平方公裡,拆除河道違章建筑3萬平方米,成功申報國家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縣項目。全面落實“林長制”,深入推進城鄉綠化美化,完成義務植樹218萬株,清理桉樹2666畝,創建省級森林鄉村15個,濕地保護率達53.3%,三岔河鎮獲評省級綠美鄉鎮、清河社區岩東村獲評省級綠美村庄,全年未發生森林草原火災。

生態環境“百日攻堅”行動縱深推進,累計辦結交辦信訪問題126件。實施無序取用地下水集中整治,依法封填地下取水口54口,納入應急備用管控15口。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辦理排污許可証19家,登記管理36家。出台廢棄菜葉處置管理辦法,廢棄菜葉處置流程更加規范,處置利用率達94%以上。加大環境監管執法力度,受理群眾來電來信來訪等污染投訴216件,辦結202件。全面落實“三線一單”、規劃環評、項目環評制度,清理整改違法違規建設項目8個,建成生態環境監控中心,環境監測體系不斷完善。

抓改革、促開放,發展活力有效激發

陸良縣10個涉農鄉(鎮)、街道全部建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土地流轉行為進一步規范。深入推進“三醫聯動”改革,分級診療醫保支付等改革惠及廣大群眾。探索“綜合執法+專業執法+聯合執法”模式,基層“一支隊伍管執法”改革深入推進。

完成投資項目代辦20個,辦結營商環境投訴22件﹔推行“區塊鏈雲簽名”服務,實現企業設立變更零材料﹔持續壓縮審批環節和事項,公布行政許可事項清單243項,集中辦結審批業務6566件,網上辦結事項18.6萬件,全程網辦率達99.9%。落實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留抵退稅2.7億元﹔市場主體活力迸發,新增“四上”企業67戶,“個轉企”285戶,培育市場主體11395戶、企業2162戶,同比分別增22.4%、37.2%,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102戶、企業13戶。

抓民生、增福祉,群眾幸福指數穩步提升

教育綜合改革深入推進,山區初中教育到城區集中辦學﹔4名陸良籍學子高考進入全省前50名,清華、北大錄取3名﹔“縣管校聘”深入實施,公開引進、選拔聘用名校長6人,鍛造教育高質量發展領航隊伍。圓滿通過“中國民間文化(書法)藝術之鄉”復審,累計申報非遺保護名錄43項、傳承人57名,縣圖書館獲評“第九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投入運營,成功創建市級體育傳統特色學校12所,民眾體育文化素養和身體健康水平不斷提升。

發放惠民惠農資金3.2億元,五大保險登記參保人數107.6萬人次,有效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全力穩就業、促增收,城鎮新增就業4851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931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1億元、穩崗返還資金479萬元,惠及1.1萬人。持續推進養老事業發展,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70%。雙擁工作成效顯著,獲評全省第十一屆雙擁模范縣。衛生健康事業穩步發展,持續鞏固愛國衛生運動成果,創建國家衛生鄉鎮2個、省級衛生村15個。積極落實藥品耗材集中帶量採購,節約資金7300余萬元,有效減輕群眾負擔。(桂雲濤、方璽宇 文�圖)

來源:陸良縣委宣傳部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