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州市

雲南墨江:文旅融合再出發 詩與遠方更精彩

2023年03月18日10:58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普洱3月18日電 近年來,雲南省墨江縣立足獨特的人文資源及生態環境優勢,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推進文旅融合再發展,且以詩意共遠方。

碧溪古鎮游人如織。董新德攝

碧溪古鎮游人如織。墨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墨江,哀牢群山層巒疊翠、高峽平湖風光綺麗,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人文風情獨特濃郁。境內共有哈尼族、彝族、回族等25個民族27.66萬人,尤其是哈尼族12個支系中墨江就有11個支系,佔全縣總人口的63.3%,是全國唯一的哈尼族自治縣,擁有豐富燦爛的哈尼文化資源,神奇的北回歸線穿城而過,造就了生物的奇特性及民風民俗的多樣性,素有“哈尼之鄉、回歸之城、雙胞之家”的美譽。

哈尼長街宴。

哈尼長街宴。墨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旅游+地方”民風民俗,全力打造鄉村旅游記住鄉愁

依托傳統民風、民俗、歷史風情等地域文化特色,墨江縣深入推進“旅游+哈尼特色城鎮”“旅游+美麗哈尼新村”等“一鄉一業一線”(旅游新業態+精品線路)“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藝”特色鄉村旅游產品建設,大力開發特色旅游新產品,豐富旅游新內容,拓展旅游發展新空間,以北回歸線標志園、雙胞文化園、墨江文廟、雙龍燒烤城、碧溪古鎮、勐簸民族特色村寨、孟弄隔界田旅游特色村、那哈壩蘭河野釣基地等為主的休閑觀光游、鄉村自駕游、戶外體驗游、茶旅精品游等深入發展。

2022年推出的《墨江最美鄉愁旅游地服務指南》集中呈現墨江特色鄉愁旅游線路和打卡點,將吃、住、行、游、娛、購“串珠成鏈”,有力促進鄉村旅游新業態蓬勃發展,為墨江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最美鄉愁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堅實基礎。如那哈壩蘭河野釣基地年均接待游客3萬人,產值240萬元,休閑野釣旅游拉動就業創業100余人,戶均年收入5.6萬元,人均增收1.4萬元,目前已逐步成為了享譽省內外的“冬釣勝地”。

克曼牛皮大鼓舞。

克曼牛皮大鼓舞。墨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旅游+非遺”深度整合,全力推動傳統文化創新發展

近年來,墨江縣始終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的原則,持續推動“旅游+非遺”“旅游+文化”等多業態融合發展,深入推進民族特色旅游村寨、鄉村旅游富民工程建設,努力推動文化資源向旅游經濟的轉化,形成了文化與旅游資源共享、互為支撐、互為促進、共同提升、共同發展的良性發展機制。截至目前,全縣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國家級1項、省級7項、市級20項、縣級29項﹔非遺傳承人國家級1人、省級3人、市級22人、縣級120人﹔縣級非遺工坊5家、非遺傳習所3個。通過搭建展示平台、

墨江縣通過培育文化大戶等方式,鼓勵和扶持鄉土人才開展農村文化藝術、民族民間文化、古茶制作技藝等鄉土文化技能培訓與傳承,推出紫米封缸酒、鳳凰山普洱茶、墨江紫米、麻脆及哈尼吊飾、手提袋、民族服飾等非遺特色文旅產品深受歡迎,有效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哈尼族牛皮鼓舞》所在地、市級哈尼牛皮大鼓舞之鄉聯珠鎮克曼村,近年來通過大力開展傳承培訓,群眾自發組成牛皮大鼓舞隊,在節假日及農閑時節,村民穿上哈尼盛裝,用哈尼牛皮大鼓舞和篝火晚會喜迎海內外游客,在傳承弘揚優秀民族民間文化的同時,有力促進當地旅游經濟快速發展。

民族民間刺繡傳承。

民族民間刺繡傳承。墨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旅游+節慶品牌”建設,全力展示特色文化彰顯魅力

以獨特的文化特質為根基,墨江縣深入探索推進地方特色文化旅游節慶品牌建設,雙胞胎節暨哈尼太陽節、北回歸線大江野釣邀請賽、山地自行車大賽等節慶賽事品牌日臻完善,哈尼祭竜節、“十月年”“苦扎扎”,彝族火把節,夏至日科普文化活動、冬至日美食活動等特色文化旅游活動深入推進,新撫酸木瓜花節、新安新米節、聯珠豐收節、團田山歌大賽暨野生菌交易會等“一鄉一節慶”活動持續推陳出新。尤其是中國·墨江北回歸線國際雙胞胎節暨哈尼太陽節先后被評為最具國際影響力民族節慶及最具民族特色節慶,更被雲南省列為“十四五”期間重點培育的“三個一批”民族文化節慶精品之一。

依托特色節慶溢出效應,墨江縣持續加大精品鄉村旅游線路、景區景點及旅游產品對外宣傳推介力度,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2022年全縣共接待游客456.40萬人次,同比增長115.8%﹔旅游綜合收入48.01億元,同比增長177.6%。如孟弄鄉隔界田以彝族火把節為引爆點,探索打造彝族風情民宿、彝族特色農家園、彝族特色小吃、林間棧道、田園漫步道、景觀步道、彝族特色文化廣場等,積極推進集休閑、娛樂、體驗、觀光為一體的彝族文化鄉村旅游示范村寨初見成效。

聯珠鎮梯田。

聯珠鎮梯田。墨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2023年春節期間,孟弄鄉共接待游客4萬余人,實現鄉村旅游收入40余萬元,農戶接待游客日收入最高達10000余元,平均收入達2000元,創歷史新高。(程浩、董新德)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