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州市

新春走基層

邊境線上繪興邊畫卷 星火匯聚護山河無恙

劉怡
2023年01月22日10:09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伴隨著清晨的霞光,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市姐告邊境貿易區國門廣場上,一面嶄新的五星紅旗在國歌聲中冉冉升起,2023年1月8日8時,瑞麗口岸各出入境通道同時打開,出入境旅客有序排隊接受邊防檢查。 

1月8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后,移民管理優化政策措施正式實施,全國陸路口岸(通道)逐步恢復客運通關。當天,作為中國對緬甸貿易最大的陸地口岸,瑞麗口岸全面恢復通關。

瑞麗口岸所在的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位於祖國西南邊陲,全州三面與緬甸接壤,國境線狹長,或高山密林、懸崖湍流,或村寨相依、田疇交錯。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年來雙方邊民的深度交往,讓德宏這幾年成為邊境管控的最前沿。

國門重啟、煙火升騰,背后離不開這幾年裡邊境線上各方星火匯聚的堅守。

“累嗎?”有人問守邊人。

“累!”

“為什麼還守這麼久?”

“身后是家,守住了邊便是護住了家!”

巡邊路上生死一刻

身前是峭壁,身后是懸崖,屈金鑫腳踩空的那一刻,腦海裡隻有一個念頭:“可能再也見不到家人了”。緊貼著峭壁、跟在他身后的隊友還未反應過來,屈金鑫便一頭掉進了懸崖下湍急的大盈江中,消失在打著漩渦的江面上。

水特別深,腳踩不到底,並不精通水性的屈金鑫手腳並用,努力浮出水面。喝了好幾口水,很不好受,幸運的是浮在水面上的屈金鑫被沖到了水流平緩處,岸邊正好生長著幾根斜橫到水面的竹子,他努力游向岸邊,一把抓住水面上的竹子慢慢爬上了岸,回頭一看,自己已經離掉落的地方幾十米遠了。

誰料,返程時,“咚”的一聲,屈金鑫的隊友腳一滑,也掉下了十米懸崖下的激流中,最終隊友被救上了岸。慶幸的是,這一次屈金鑫與隊友兩人都沒有大礙。巡邊路上遭遇生死一刻,而這只是雲南畹町出入境邊防檢查站芒線分站民警們邊境巡邏的日常。

山高林密、地勢險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德宏氣候濕熱,雨季時,暴雨頻繁、蛇虫多現,遭遇危險也成為巡邊路上的常事。

圖一 楊榮旺挑著物資,帶著隊員們用人背馬馱的方式把生活必需品送上了駐扎點。(受訪者供圖)

楊榮旺挑著物資,帶著隊員們用人背馬馱的方式把生活必需品送上了駐扎點。受訪者供圖

深夜12點,大雨傾盆,作為抵邊村寨,德宏州隴川縣戶撒鄉坪山村有著4.35公裡的國境線,“境外人員可能會借助大雨偷渡入境!”顧不得雨天路滑,村黨委書記、村長楊榮旺立馬帶著坪山村的邊境巡邏隊隊員們前往邊境一線巡邏。 

林密箐深,山高路陡,大雨中的巡邊路泥濘不堪。下坡時車輪突然打滑,車子原地甩尾,大家下車一看,隻見車子后輪距離深溝隻有一步之遙。“生死就在毫厘之間!”回憶起一年前巡邊路上的雨夜一幕,楊榮旺依然心有余悸。

“守住了邊便是護住了家”

“不好意思,久等了。”剛忙完的楊榮旺大步走進辦公室,一身迷彩服利落又精神。“我沒做什麼特別的事,都是應該的,可以多寫寫別人。”聽聞採訪他,楊榮旺連連擺手,反復強調。 

2021年6月,邊境偷渡形勢日益嚴峻,與緬甸山水相連的坪山村境內邊境線基本都在山區,通道便道多,加強邊境巡邏、卡點前置迫在眉睫。

楊榮旺二話不說,帶著在村內招募的30余名邊境巡邏隊隊員上了山。從村裡到邊境線,大部分都是汽車和摩托車走不了的山路,一路上,楊榮旺挑著物資,帶著隊員們用人背馬馱的方式把生活必需品送上了駐扎點。

時間緊、任務重,駐扎的地方選在了幾間90年代建設、廢棄多年的老營房,營房沒有窗、也沒有門,屋內還堆滿了淤泥和動物糞便。一到駐扎地,隊員們便擼起袖子,動手把營房的裡裡外外打掃干淨,同時就地取材,撿柴煮飯,砍竹制成簡易竹門窗和飯桌,搭建廁所,三四天后,一個簡單的駐扎營地初步建好了。

由於靠近邊境,巡邏隊需要一名村“兩委”班子成員跟隨一起值守,但村裡還有許多事情等著楊榮旺處理,怎麼辦?“我年輕,身體好!”35歲、有著8年黨齡的尹常許站了出來,此后他與邊境巡邏隊的隊員們同吃同睡、一起值守,這一待就是一年多。

在巡邊一線,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景象:夕陽下,巡邊隊員在前面走,一群群的蚊子就追著隊員們的腦后飛﹔而到深夜,為了防蛇虫叮咬,即使不下雨,隊員們也必須穿著長筒雨鞋在漆黑的叢林灌木裡巡邏。雖然條件艱苦,但尹常許和隊員們的干勁很足。

算上尹常許,坪山村巡邊隊共有8名黨員,經過申請,巡邊隊的黨員們成立了前哨排臨時黨支部,黨支部的黨員活動室選在了駐扎地的一間營房。“這間活動室挺簡陋的”,尹常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走進活動室,小屋子裡空無一物,迎面便看到斑駁的牆壁上貼著一面鮮紅的黨旗,每當黨支部有會議、活動或學習時,巡邊隊的黨員們就把平常吃飯的桌子、凳子抬進活動室內,一起圍坐在黨旗下開會、學習。

圖二 在簡陋的黨員活動室內,前哨排臨時黨支部的黨員們圍坐在黨旗下開會、學習。(受訪者供圖)

在簡陋的黨員活動室內,前哨排臨時黨支部的黨員們圍坐在黨旗下開會、學習。受訪者供圖

在德宏各處的邊境村寨和值守卡點,像前哨排這樣的臨時黨支部還有很多。這幾年,德宏在守邊一線成立了886個臨時黨組織,把支部建在了卡點、建在網格、建在哨所,劃定了2841個黨員責任區,設立了1725個黨員先鋒崗在抵邊村(社區)、村(居)民小組,同時選優配強黨員中心戶1616戶,挂聯2.4萬戶抵邊群眾,把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一張網”覆蓋強邊固防的各個角落。

幾塊木板、一個舊鋼圈,剛到執勤點時,尹常許和隊員們在空閑時間利用廢舊材料搭建了籃球架,沒有巡邏的時候,隊員們就在這個簡陋的籃球場揮洒汗水來一場籃球賽。不久后,值守點拉了網線,新修了車路,隊員們的執勤生活條件改善了許多。

夜晚,值守點的山風有些涼,沒有巡邏的隊員們圍坐在篝火旁,閃動的火光映照在臉上。“累嗎?”有人問。“累!”“但身后是家,守住了邊便是護住了家。”隊員們的目光裡透著堅毅。

“我們都是守邊人”

沿著寬敞的主干道走進德宏州芒市芒海鎮賴南村賴南一組,道路兩旁紅瓦黃牆的傣家民居錯落有致,鮮紅的國旗在門頭迎風招展,村內牆面隨處可見色彩斑斕的彩繪,家家戶戶房前屋后綠樹成蔭,一幅鄉村美景圖在眼前徐徐展開。

緊鄰中緬邊境的賴南一組是個傣族和景頗族聚居村,有著47戶人家。“這幾年裡,村裡新修了水泥路,家家住上了新房,原本臟亂的環境也變得干淨整潔,村頭還修了公用的停車場、觀景台、民族團結文化長廊、黨員活動室……”一說起村裡的新變化,村小組黨支部書記趙明青的話就停不下來。

圖三 在賴南村賴南一組村頭,建起了黨務陳列室等公共活動場所。(人民網 劉怡攝)

在賴南村賴南一組村頭,建起了黨務陳列室等公共活動場所。人民網 劉怡攝

在脫貧攻堅及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中,賴南一組的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持續得到提升。村寨美了,如何帶領村民致富成為興邊富民的關鍵。

根據當地土壤氣候條件,村裡引入合作社種植朝天椒,大力推廣辣椒種植。村民們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既能到合作社打工,也能學技術自己種。

除基礎設施等“硬件”升級外,建設現代化邊境小康村,鄉村治理等“軟件”提升也不可少。根據《德宏州關於黨建引領邊境村網格化管理工作方案》,寨子進行了網格化管理,成立了村庄管理小組,劃分了網格區域,還制定了網格員責任清單,同時制定措施,鼓勵村民參與進寨子環境衛生維護、文明道德素質提升等工作中。“現在每家都自發地參與進寨子的建設中,我們發展好寨子,也就是守好邊疆!”看著眼前的干淨美麗的村寨,趙明青的話語中滿是自豪。

賴南一組正是雲南數百個沿邊村寨向著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大步前進的縮影。2021年11月,雲南全面啟動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計劃用3年時間,將374個沿邊行政村(社區)建成基礎牢、產業興、環境美、生活好、邊疆穩、黨建強的現代化邊境小康村。這些年來,德宏州全力開展57個邊境小康村規劃建設,一個個沿邊村寨蛻變成蝶,青山變“金山”,邊民更富裕。

2023年雲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沿邊城鎮帶和興邊富民行動中心城鎮建設,提升產業人口集聚能力。未來,連綿群山間,一座座產業興、邊民富的美麗村寨將如繁星般閃耀在祖國西南蜿蜒曲折的邊境線上,點點相望,遙相呼應。

邊關美、邊民富,邊疆穩,星火匯聚下,各方合力按下興邊富民的“快進鍵”,奮力譜寫出祖國南疆繁榮穩定的新篇章。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